诸冶令
官名。北魏置。《侯海墓志》: “(海)起家为威烈将军、诸冶令。”(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三○一之二)
官名。汉代在产铁诸郡均置铁官。三国吴在江南诸郡县有铁者或置冶令或置冶丞。西晋以卫尉统管诸冶令,掌工徒鼓铸,并设南北东西督冶掾,以督察铁冶之事。东晋省卫尉,而江南仅有梅根、冶塘二冶,改属扬州刺史。南朝宋齐虽置卫尉,而诸冶仍隶少府,置东冶、南冶令丞。梁少府置东西冶令丞。《通典·职官九》原注:“东冶重,西冶轻,其西冶即宋齐之南冶。”北魏无考。北齐太府寺置诸冶东西道署。见该条。
官名。北魏置。《侯海墓志》: “(海)起家为威烈将军、诸冶令。”(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三○一之二)
官名。汉代在产铁诸郡均置铁官。三国吴在江南诸郡县有铁者或置冶令或置冶丞。西晋以卫尉统管诸冶令,掌工徒鼓铸,并设南北东西督冶掾,以督察铁冶之事。东晋省卫尉,而江南仅有梅根、冶塘二冶,改属扬州刺史。南朝宋齐虽置卫尉,而诸冶仍隶少府,置东冶、南冶令丞。梁少府置东西冶令丞。《通典·职官九》原注:“东冶重,西冶轻,其西冶即宋齐之南冶。”北魏无考。北齐太府寺置诸冶东西道署。见该条。
官署名。明永乐五年(1407)置为上林苑监属署之一。置典署一人,正七品,署丞一人,正八品,录事一人,正九品。掌苑地内种植果树花木之事。洪熙(1425)中并入嘉蔬署,宣德十年(1435)复置。嘉靖(15
宦官的统称。因其初有宦人、寺人之称,故名。宦官。寺指寺人,古代宫中供使唤的小臣。宦官有宦人、寺人等名,合称宦寺,即后来的阉人、太监。《新唐书·李石传》:“方是时宦寺气盛,陵暴朝廷。”宋陆游《冬日读白集
1、后代的君主,即后代皇帝,与前代皇帝相对而言的。《史记·酷吏列传·杜周》:“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2、专指刘禅,与先帝刘备相对说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后主
官名,汉置,掌侍从,出为先导。《后汉书·百官志五·列侯》:“列侯旧有行人、洗马、门大夫。”。
官署合称。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于燕京、益都济南、河南、北京、平阳太原、真定、东平、大名彰德、西京、京兆等十路分置,掌管各路军政和民政。设宣抚使、副使等职。受燕京行中书省节制。中统二年罢。
官名。又作“箴尹”。春秋时楚国置。掌诤谏君王过失。《左传·定公四年》:“楚子取其妹季芈畀我以出,涉睢。鍼尹固与王同舟”。参见“箴尹”。
官名。见“公府水曹”。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有卝人中士二人,掌产金石锡石等矿产之地的禁令。北周仿此职置典卝中士,正二命;典卝下士,正一命。属冬官府司金中大夫。
明朝南京科举考试的别称。明清科举之制,通称江南乡试为南闱。
官名。北周明帝武成元年(559)八月,以御正职亲任重增置,天官府属官,员四人,正六命。后罢,静帝大象元年(579)二月复置,亦称大御正。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废。其职掌参见“御正中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