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诸科

诸科

北宋贡举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传、三礼、学究、明法部科统称。其地位次于进士科。经礼部试、殿试合格,即获本科及第、出身或同出身。神宗时罢,命诸科举人改应进士科。哲宗时复设春秋科通礼科等,又立经明行修科,后罢春秋科。南宋尽罢诸科,科举仅存进士一科。


北宋时对进士科以外的科举常科科目的总称。包括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传、三礼、学究、明法等科,其地位在进士科之下。应试者经礼部试和殿试合格即取得本科及第、出身或同出身。熙宁年间罢废诸科,命诸科举人改应进士科,原诸科举人最多的京东、陕西等五路举人在礼部试时予以适当照顾,另行安排考试,并增加录取名额。元祐年间复设诸科中部分科目如春秋科、通礼科等,以备不能应进士科者之应试;另立经明行修科。绍圣年间罢春秋科。南宋时诸科均废,科举常科仅存进士一科。参见“进士科”。

猜你喜欢

  • 左三护军府副护军

    官名。同“左一护军府副护军”。

  • 学官令

    官名。西晋王国置。东晋、南朝沿置。梁依王国等级不同,位自流外五班至流外一班不等。北魏、北齐俱置,从九品上。官名。晋置,掌管学校教育。《晋书·职官志》:“王置师、友、文学各一人……学官令、典书丞各一人。

  • 金科

    官署名。明清户部诸司所属之办事机构。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宣德十年(1435)隶户部十三清吏司。 掌理市舶、鱼盐、茶钞税课及臧罚之折收。 清顺治元年(1644)隶户部十四清吏司。各设经承一人办

  • 詹事丞

    官名。初为詹事副贰官,协掌宫内庶务,战国秦太后、王后、太子诸宫皆设。秦、西汉沿置,秩从六百石。太后宫所置景帝以后改名少府丞,冠以太后所居宫名,皇后宫所置成帝时省,太子宫所置东汉省。魏、晋以来,唯置于太

  • 内仆令

    官名。隋、唐内侍省内仆局长官。隋朝置二员,从八品; 唐朝置二员,正八品下。掌中宫车乘出入导引,中宫有出,则居左,与丞夹引之。

  • 东宫食官局

    官署名。南朝梁置,掌皇太子膳食。长官为丞。

  • 中校署丞

    官名。即中校丞。

  • 正奉大夫

    官名。北宋前期置为正四品上阶文散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废。徽宗大观二年(1108),又改右光禄大夫置,为正三品文臣寄禄官。金、元亦置,为四十二阶文散官第十二阶。金从三品上; 元从二品,

  • 行在后军都督府

    官名。明成祖永乐初年于北京置。后除“行在”字。详见“行在五军都督府”条。

  • 临时中央裁判所

    南京临时政府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按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一月二日《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规定,“临时大总统得参议院之同意,有设立临时中央审判所之权。”司法部拟就《职官令草案》中作“临时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