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谥法

谥法

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朝廷给予谥号的规则,始于周朝,相传有周公谥法、春秋谥法等。秦朝废,汉朝复用,历代因袭。《史记·秦始皇本纪》 : “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容斋续笔·谥法》: “自 (周) 文王武王以来始有谥。周之政尚文,斯可验矣。如尧、舜、禹、汤,皆名,皇甫谧之徒附会为说;至于桀、纣,亦表以四字,皆非也。周王谥以一字,至威烈、贞定益以两。而卫武公曰‘懿圣武公’,见于《楚语》;孔文子曰‘贞惠文子’,见于《檀弓》; 各三字。意当时尚多有之。唐诸帝谥经三次加册,由高祖至明皇,皆七字,其后多少不齐。代宗以四字,肃、顺、宪以九字,余以五字,唯宣宗独十八字,曰 ‘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道大考。国朝祖宗谥十六字,唯神宗二十字,曰礼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考。盖祭京所定也。”


天子将相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一个称号,叫“谥法”。帝王之谥,有礼官议上;臣下之谥,由朝廷赐予。《逸周书·谥法解》:“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者,位子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猜你喜欢

  • 延昌宫马群司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掌延昌宫马群饲养蕃息等事。置侍中、敞史等职。

  • 引强

    官名,汉置,能引(挽)强弓弩的官。《汉书·周勃传》:“材官引强。”注:“服虔曰:能引强弓弩官也。”

  • 总统府政治顾问

    北洋政府总统府军事处的属官。见“总统府军事处”。

  • 再考

    官吏考核制度。明朝定为考满之法。见“考满”。

  • 西上閤门副使

    官名。北宋初年置,为横班诸司副使之一,多不预閤门之事,仅为武臣迁转之阶。太祖乾德二年 (964),定为视六品官。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置为职事官,员二人,从七品,掌供奉乘舆、朝会、游幸

  • 缉私署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于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设置,属财政部,以署长为主官,其职任为防止走私,并设税警部队归其指挥。本署在各省区的分支机构为各省区缉私处。

  • 小三法司

    清朝会审要犯机构之合称,相对于“三法司” (刑部、都察院、大理寺) 而言。凡在京重大案件,先由都察院有关道御史及大理寺左、右二寺官员与刑部承办司会审,此三者即为小三法司。会审后各以供词呈本堂官,由三法

  • 司若

    官名,王莽置,属大司空,位孤卿,与其他八卿分掌中都官诸职。若,顺也。见《汉书·王莽传》。

  • 贵州司

    官署名。即“贵州清吏司”。

  • 科员

    官名。清末中央各部属官,隶各司、科之内,位科长之下。八、九品不等。官员。清末各部在各科员外郎之下有主事,办理科务。南京临时政府始置科员,分一、二、三等,然犹有用主事名义的,如外交部。北洋政府各部、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