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正院
官署名。元朝置。顺帝至元六年(1340)置。掌完者忽都皇后财赋等事,正二品。设院使六员,同知、佥院、同佥、院判各二员。将昭功万户府司属,集庆路钱粮并入,有司每年验数拨付资正院。正官皇后死后,册立完颜忽都为皇后,改置崇政院。
官署名。元顺帝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十二月置,掌完者忽都皇后位下财赋等事。将昭功万户府司属,除已罢缮工司外均行并入;并将集庆路钱粮收入划归资正院,有司每年验数拨付之。正宫皇后殁后即册立完者忽都为正宫皇后,改置崇政院。
官署名。元朝置。顺帝至元六年(1340)置。掌完者忽都皇后财赋等事,正二品。设院使六员,同知、佥院、同佥、院判各二员。将昭功万户府司属,集庆路钱粮并入,有司每年验数拨付资正院。正官皇后死后,册立完颜忽都为皇后,改置崇政院。
官署名。元顺帝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十二月置,掌完者忽都皇后位下财赋等事。将昭功万户府司属,除已罢缮工司外均行并入;并将集庆路钱粮收入划归资正院,有司每年验数拨付之。正宫皇后殁后即册立完者忽都为正宫皇后,改置崇政院。
官名。周朝置。宦官,掌王后嫔妃御见之事。《仪礼· 燕礼》: “遂献左右正,与内小臣。”郑玄注: “内小臣,奄人,掌君阴事阴令,后、夫人之官也。”《周礼·天官》有“内小臣”,“奄上士四人,史二人,徒八人
官署名,为京尉大夫的官署。参看“京尉”条。
满语官名。汉译为“右参议”。
①官署名。元朝置。世祖至元八年(1271)分京城侍卫亲军为右、左、中三卫,皆秩正三品,以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为正、副长官。负责宫禁侍卫以及皇帝出行时扈从,并兼屯田。下辖镇抚所、行军千户所十个、弩军千户
北齐州主薄名目之一。见“州迎主簿”。
明制内阁大学士及吏部尚书等高级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者,称为奉特旨。
宫廷祗应机构。明置,属御用监。掌造办丝窝虎眼等糖、栽松减煠等样一切甜食。设掌房内官一人,协同内官数十人。
清代工部所属的税收机关。清制,户部的税关称为常关。凡征收竹木船钞的税由工部负责,简称为工关。其中营缮清吏司征收木税与苇税,木税关有直隶通永道六口、多伦诺尔厅大河口、山东临清、山西杀虎口、交城县武元城、
官名。清代监察御史中有直隶巡察御史,掌巡察所辖地区,顺天、永平、宣化二人;保定、正定、河间二人;顺德、广平、大名二人。见《清史稿·职官二·都察院》。
指魏、晋、南朝所置各种名号护军,如“振威护军”,“安远护军”、“镇蛮护军”、“抚夷护军”等。统兵,职掌同将军,而位低于同号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