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转运使

转运使

官名。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 以裴耀卿为江南淮南转运使,掌东南水陆运输。后又置诸道转运使,掌全国粮谷调拨。安史之乱后又于各地置巡院。因其转运力资多来自盐铁收入,故常兼盐铁使,合称盐铁转运使,常由宰相兼任,为唐后期中央最高财政长官。宋初设随军转运使、水陆计度转运使,供办军需。太宗以后分设于各路,演变为地方高级长官,经度一路财赋,监察各州官吏,奏报官吏违法、民生疾苦。选朝官以上充任,若两省五品以上官充任则称都转运使。辽朝山西路都转运使司及诸州转运使司,均设为长官,属南面财赋官。金朝亦设,正三品,掌税赋钱谷、仓库出纳、权衡度量之制。参见“转运司”。


官名。唐置,掌粮食财货的转运,有都转运使和转运使,职务大体相同。见《新唐书·食货志三》。宋朝有都转运使、转运使,掌经度一路或数路财赋,并有督察、刺举地方官吏的权力;后兼理边防、治安、钱粮,成为州府以上的一级行政长官。见《宋史·职官七·都转运使》。辽代在山西、奉圣州、蔚州、应州等地置转运使。见《辽史·百官志四·转运司》。金代也置转运使。见《金史·百官三·都转运司》注。

猜你喜欢

  • 典炮

    官名。太平天国军中给事官。见“军中典官”。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天王府与东、北、翼三王府的属官,分别称为典天炮、典东炮、典北炮、典翼炮。

  • 掌出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天官府计部中大夫掌出上士佐官,正二命。

  • 食官署酒局丞

    官名。北齐置,见“食官署令丞”。

  • 黄龙氏

    太皞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见“太皞”。

  • 太子左虞候

    官署名。隋朝始置,有开府一员,掌斥候伺非; 又有长史、司马及功仓兵骑诸曹参军事,法铠等曹行参军各一员、行参军三员; 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开府为率,并置副率。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太子左清道卫

  • 省都督

    省的军政长官。辛亥革命时各省推举的统帅称为都督,兼辖民政。北洋政府时原则上实行军民分治,民政由民政长专管,都督名义上只管军政,直属大总统,统辖省内各军,协助处理省内治安,关于军令受参谋本部指挥,军政受

  • 牧监副监

    官名。唐朝太仆寺诸牧监副贰,上监各置二员,正六品下; 中监各置一员,从六品下; 下监置一员,正七品下。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废。

  • 翰林庶吉士

    官名。见“庶吉士”。

  • 右都御史

    官名。参见“左都御史”。官名。明始置,与左都御史同为都察院的长官,秩正二品,清沿置,无固定员额,不预都察院事,仅作为总督的兼衔,在其辖境内于行政权之外可兼行监察权,以表明其地位之特殊。参见“都察院”。

  • 尚沐奉御、副奉御

    官名。元置。掌皇帝沐浴之事。属侍正府,参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