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都总管

都总管

官名。宋初有都部署为一方军事统帅,后避英宗赵曙名讳,改称都总管。常以诸路帅臣、知州兼任。神宗行将兵法后,地位渐轻。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置为要郡帅府长官,以文臣充任,并带安抚使衔。绍兴二年(1132)罢。辽朝五京都总管府置为长官。金朝为诸路总管府长官,各一员,正三品,掌统诸城隍兵马甲仗,总判府事,常由所在留守、府尹兼任,兼管军民。海陵王完颜亮攻宋时分三十二军,亦临时于每军设一员为将。元朝大都路、上都路都总管府置为长官,正三品。上都路都总管由留守兼。宫廷、兵部、工部等机构所设都总管府亦置为长官。参见“总管”。


官名。宋朝有都总管,或由知州充任,或由节度使充任,或由旧相重臣充任;有的掌管一州,有的掌管数州为一路,有的掌管两路或三路。辽代五京皆有都总管府,又有兵马都总管府,均有都总管,总理府务。见《宋史·职官七·总管》、《辽史·百官志二》、《辽史·百官志四》、《文献通考·职官十三·都总管》。

猜你喜欢

  • 知州

    官名。地方行政机构州之长官。宋朝以朝官为州一级长官,称“权知军州事”、“知军州事”,简称“知州”。掌教化百姓,劝课农桑,旌别孝悌,奉行法令,考察属员,赈济灾伤,以及赋役、钱谷、狱讼等事。时,州有都督、

  • 木炭使

    使职名。唐玄宗天宝五载(746)始以侍御史杨钊充任,掌京师百司炭薪供给。代宗永泰元年(765)以后常以京兆尹兼,代宗大历五年(770)停,德宗贞元十一年(795)又以户部侍郎裴延龄充京西木炭采造使,次

  • 御正

    官名。① 西周置,主管周王室车马驾御之事。《御正卫簋铭》:“懋父赏御正卫马匹自王。”《御正良爵铭》:“今太保赏御正良贝。”②西魏、北周时“御正中大夫”的省称。官名。北周置,掌王言,位上大夫。《北史·卢

  • 通事舍人院

    官署名。辽朝置。南面官,属门下省。统辖管理通事舍人等事。

  • 中兵

    ①官署名。详见“中兵曹”。② 中兵参军简称。《梁书·武帝纪上》: “高祖密召长史王茂、中兵吕僧珍、别驾柳庆远、功曹史吉士瞻等谋之。” 详见“中兵参军”。官名。魏置五兵(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尚

  • 庆丰司员外郎

    官名。清朝内务府庆丰司之职官。额设六人。佐郎中理司事。

  • 头等出使大臣

    官名。清末派驻外国的高级官员。光绪二年(1876)始设。三十三年,定制为正一品,特简。掌处理重大国际交涉事务。无定员,有事权置,毕乃省。其属官有头等参赞官、头等通译官等。参见“出使大臣”。

  • 特授

    亦称特简、简授、简补、简放。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乃官缺补授方法之一。指凡不经开列,由皇帝特旨而授官之例。在京京堂以上、在外道府以上各缺经本衙门或吏部具题,带领引见奉旨补授。

  • 海班

    海关征税部职员的一种,又称巡缉科。见“征税部”。

  • 建昌宫

    官署名。五代朱温(全忠)建国时设,掌管所辖境内的财赋收入。初名建昌院,后改建昌宫,其长官为使,以宰相任之。见《历代职官简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