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钱法堂

钱法堂

官署名。清制,户部、工商均设钱法堂,掌鼓铸钱币的政令,由本部右侍郎兼管,清末废。见《清会典》户部钱法堂、工部钱法堂、《清史稿·职官一·户部、工部》。


官署名。明代以宝钞属户部,铸钱属工部的宝源局,而于各省设宝泉局,至明末,始于户部增设宝泉局,且设督理钱法侍郎。清制于户工两部都设钱法堂,各有一铸钱局。属户部的为宝泉局,属工部的为宝源局。宝泉局所铸的钱供全国经费使用;宝源局所铸钱主要供工部所管各项工程经费使用。户部钱法堂掌宝泉局铸钱事务。由户部满、汉右侍郎兼管,下设满、汉主事各一人,掌往来文移,由户部司员中派委,任期二年。内部组织分印房、案房、伙房,有经承四人分属之。工部钱法堂掌宝源局铸钱事务及验收云贵运解京城的铜铅交宝源局熔炼。由工部满汉右侍郎兼管。

猜你喜欢

  • 水正

    官名。传说颛顼氏所置五行之官,亦即冬官。死后为神,称玄冥。详“木正”。官名,主治水。《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

  • 东市署

    官署名。北齐置,掌管邺城东市的事务,设令、丞为长贰,属司州牧。

  • 都统军司

    官署名。辽代北大王院、南大王院皆置都统军司,分别掌管北院和南院从属各军之政令;其长官为都统军使、副统军使。在“北面边防官”中,有些路也设此司。见《辽史·百官志一、百官志二》。

  • 管领大都等路打捕民匠等户总管府

    官署名。元朝置,秩正三品,隶中政院,设于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掌隶属于皇后宫的人户一万五千。置达鲁花赤、总管、同知、副总管各一员。下辖在京二提举司及涿州、保定、真定、冀宁、河南、大名、东平、东

  • 上都留守兼本路都总管

    官名。元置,见“上都留守兼本路都总管府”。

  • 陕西行省

    见“陕西等处行中书省”。

  • 甘丞

    官名。东汉隶少府所属太官令,秩三百石,员一人,主膳具,掌诸甘肥。三国魏沿置,九品。职同。官名,汉置,属太官令,掌膳具。《后汉书·百官志三·少府》:“太官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御饮食。左丞、甘丞、汤

  • 少阳院使

    官名。唐德宗贞元(785—805)以后,太子皆居少阳院,置使主管院事。文宗开成三年(838)以宦官张克已、柏常心充任。昭宗天祐元年(904)停。

  • 都大提举榷茶司

    官署名。北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改茶马司置,职掌如故,设都大提举榷茶公事领之。后改称茶事司。

  • 宗藩

    受分封的同姓皇族。《史记·太史公自序》:“(汉高祖)乃封弟交为楚王,爰都彭城,以强淮泗,为汉宗藩。”藩即屏卫之意。皇帝的同姓诸侯。《史记·太史公自序》:“(汉高祖)封弟交为楚王,爰都彭城,以强淮泗,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