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附城

附城

爵名。王莽居摄三年 (后8) 置。即汉朝关内侯。《汉书·王莽传》: “于是封高者为侯伯,次为子男,当赐关内侯者更名附城,凡数百人。”


爵名。《汉书·王莽传上》:“‘臣请诸将帅当受爵邑者爵五等,地四等。’奏可,于是封者高为侯伯,次为子男,当赐爵关内侯者更名曰附城,凡数百人。”又《王莽传中》:“封牧为男,(郡)守为附城。”“爵从周氏有五。诸侯之员千有八百,附城之数亦如之,以俟有功。诸公一同,有众万户,土方百里。侯伯一国,众户五千,土方七十里。子男一则,众户二千有五百,土方五十里。附城大者食邑九成,众户九百,土方三十里。”

猜你喜欢

  • 仓吏

    官名,为掌守仓库的小官吏。《史记·货殖列传》:“宣曲任氏之先,为督道仓吏。”注:“韦昭曰:督道,秦时边县名。”

  • 听鼓

    官场用语。旧时官衙以卯刻鸣鼓召集僚属,故谓赴官所伺候上官为听鼓。后又用来称候补官缺者。

  • 亲事

    官名,掌守卫陪从,或被差用。以六七品官之子、年十八以上者为之。诸亲王府并置亲事府;王公以下及文武职事三品以上带勋官者,给予亲事以备差用。在亲事中,有执仗亲事、执乘亲事、亲事。《旧唐书·职官三·亲王亲事

  • 右陛长

    官名,汉置,俸比六百石,掌值班虎贲郎,朝会时在殿中。见《后汉书·百官志》。

  • 家讳

    官制用语。宋朝官员除授官职、差遣的一项规定。对犯其家三代名讳的官名、地名,许申请迴避,朝廷特予改地或改授,或临时更改官称。

  • 武英殿修书处

    清朝宫内刊刻书籍之所。隶内务府。康熙十九年(1680)设武英殿造办处,雍正七年(1729)改称修书处。设管理王大臣,无定员,下设内务府兼管司员二人及正监造员外郎、副监造副内管领、委署主事、库掌、委署库

  • 详衮

    官名。辽设此官,为蒙古语音译,即“详稳”,意思是“理事官”。参看“详稳”条。

  • 仁王营缮司

    官署名。元朝置。秩正五品,隶会福总管府,掌大护国仁王寺修建。初置护国仁王寺镇遏提举司,后改为镇遏所、诸色人匠提领所、镇遏民匠提领所。文宗天历三年 (1330),改为仁王营缮司。置达鲁花赤、司令、大使、

  • 丁外艰

    参见“丁忧”。

  • 臣下向皇帝陈述意见的奏章。《汉书·贾谊传》“谊数上疏陈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