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晋关
战国魏置。在今陕西大荔县东朝邑镇东北黄河西岸。因地近临晋(今朝邑镇西南)得名。又名蒲坂关,简称蒲关。扼蒲津渡口,历代倚为秦、晋间重险。汉王二年(前205)刘邦既定关中,由此渡河,降魏王豹,下河内。汉武帝元封六年(前105)改称蒲津关。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又改为大庆关。
战国魏置。在今陕西大荔县东朝邑镇东北黄河西岸。因地近临晋(今朝邑镇西南)得名。又名蒲坂关,简称蒲关。扼蒲津渡口,历代倚为秦、晋间重险。汉王二年(前205)刘邦既定关中,由此渡河,降魏王豹,下河内。汉武帝元封六年(前105)改称蒲津关。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又改为大庆关。
见“黄头室韦”。
清光绪二十五年三月五日(1899.4.14),四川华益公司总办李戴清与英国会同公司总办刘学询、会办摩赓约在成都签订。共二十五款。规定:两公司合办四川矿务,利益均沾;地价银专集华款,不筹洋股;工本银华洋
①西汉置。治今四川崇州市东南。属蜀郡。十六国成汉李雄改名汉原县,移治今崇州市西北怀远镇。为汉原郡治。东晋永和中平成汉,复旧名。为晋原郡治。北周改为晋原县。②北宋开宝四年(971)改唐安县置。治今四川崇
东汉末曹操修治的人工运渠。《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东汉建安七年(202),曹操“至浚仪,治睢阳渠”。当指浚仪县(今河南开封市)附近的一段汴渠(即古蒗荡渠)和睢水(自蒗荡渠分出)。一说乃利用睢阳县(今
官署名。魏、晋时为侍中所居,与散骑省、西省合为门下三省。南北朝散骑(集书)、西省各自独立,侍中省遂专“门下”之称,径号门下省,两名亦常互称。参见“侍中”、“门下省”。
①秦汉时商人户籍。秦汉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于一般编户齐民,凡在市内从事商业者需向政府登记,并缴纳市租,其专门户籍称为市籍。《史记·平准书》:“贾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属,皆无得籍名田,以便农。
收藏兵器之处。西汉初萧何建于未央宫前殿。初属中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后改属执金吾。考工所作兵器,成则付执金吾入武库。所藏兵器供天下官用,为国家武备,缮治造作皆度大司农钱。与少府之若卢专藏御用兵器
即“鱼山”。
报纸名。清宣统三年十月初一日(1911.11.21)在苏州创刊。陈去病主编,陈鸿璧、张昭汉等撰稿。日出一张。宣传辛亥革命,刊载各地光复的新闻消息。
即“齐貌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