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五城御史衙门

五城御史衙门

官署名。明清稽察京师地方的机构。明正统十三年(1448)置,分设中、东、西、南、北五巡城御史。掌提调锦衣卫、五城兵马司,维持地方治安。清顺治中沿置,中、东、西、南、北五城分置衙署,称“察院”,以各城兵马司隶之。每城设巡城御史满、汉各一人,由科道官中简派,任期一年。所属有经承二十人。掌督率所属,厘奸剔弊,整顿风俗,办理地方事务。

猜你喜欢

  • 包租

    ①即定租呆交。参见“定租”。②亦称包佃。富户承租地主土地,又以高额地租转佃给农民,从中分割部分地租的租佃形态亦谓之包佃。包佃主即二地主。参见“赔主”。

  • 斛面

    用斗(斛)量租粮和税粮时,将斗(斛)内的粮食平面堆高,借以多取租粮和税粮,谓之斛面(斗面)。宋时很多地区斛面实际上成为一石加纳几升以至几斗的固定附加税。有的地方,斛面粮额甚至超过正税额。

  • 欧榘甲

    1869—1912清末广东归善(今惠阳)人,字云樵。康有为弟子。历任《时务报》、《知新报》笔政。光绪二十三年(1897)任湖南时务学堂分教习,宣传变法维新。戊戌政变后,在日本助梁启超编《清议报》。二十

  • 哈杜

    明清时对居今云南保山地区西南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临沧地区西部及附近地区部分佤族的他称。与同区域之古剌、哈剌(今佤族中的另一部分)、怒人(今怒族)等相杂居。《百夷传》谓其人“巢居山林,善骑射,无衣

  • 吕才

    约600—665唐博州清平(今山东临清东南)人。长于音律,为中书令温彦博、侍中王珪、魏征所荐入仕,任太常博士、太常丞。精阴阳、方伎、舆地、医学,曾奉太宗命刊定《阴阳书》颁行天下。反对风水、算命、择日、

  • 怡和丝厂

    外商企业。清光绪八年(1882)英商怡和洋行创办于上海。始有缫丝机二百台。到十九世纪末资本达五十万两,缫丝机增至五百台,工人一千一百余名。

  • 鸡林志

    书名。宋王云编。三十卷。记述元丰通使高丽以来事迹,及其会见之礼、聘问之辞。分为八门。高丽别称鸡林,故名。

  • 中俄伊犁条约

    亦称《中俄改订条约》。清政府拒绝《里瓦几亚条约》后,沙俄强迫清政府改定的不平等条约。光绪七年正月二十五日(1881.2.24),由清方代表曾纪泽与俄方代表格尔斯(Н.К.Γирс)、布策(Ε.Κ.Бю

  • 苏州织染局

    明代官办织造工场。洪武元年(1368),建于苏州天心桥东。初由地方督造。永乐后改遣内官监督。嘉靖间,局内房屋二百四十五间,内织作八十七间,分六堂,有织机一百七十三张。掉络作二十三间,染作十四间,打线作

  • 相州六府

    即北周设于相州(今河北临漳)的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府的合称。武帝建德六年(577)二月,于相州置宫及六府官,所设官职远少于设在京都的六府。大象元年(579)二月癸亥,移相州六府于洛阳,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