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

又称铁路风潮。清宣统三年四月(1911.5)皇族内阁颁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粤汉、川汉铁路收归“国有”,任命端方为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并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订《湖广铁路借款合同》。清廷出卖筑路权的行径激起各地人民反对。湖南各界群众以铁路公司、咨议局为阵地,积极争路,迫使湘抚杨文鼎奏请清廷收回成命。上奏遭申斥后,民众相继罢工、罢市、罢课,拒交捐税。湖北咨议局亦召开大会抗议,疾呼“存路救国”。宜昌商股股东纷纷向铁路公司索回股本,铁路工人和附近农民起而支持,与官军发生流血冲突。广东铁路股东反对清廷强占粤路,坚持商办,华侨股东声明“誓死不从”。民众拒用纸币,挤兑银根,以示抵抗。在粤督张鸣岐高压下,股东赴香港成立保路会,继续抗争。四川斗争尤为激烈,立宪派绅商首先发起保路,五月二十一日(6.17)组织保路同志会,持有租股的农民争相入会,参加者达数十万人。在清廷强行接收宜万段后,群起抗粮抗捐和暴动。七月十五日川督赵尔丰诱捕保路同志会代表蒲殿俊、罗纶等人,查封同志会和铁路公司,并用武力镇压请愿群众,死伤数百人,造成“成都血案”。清廷饬令解散各地保路同志会,扩大镇压。同盟会员龙鸣剑、王天杰等号召保路同志军乘机起义。各路义军攻打成都,久攻不下,转而分兵攻略各州县,发展为全省范围的武装起义,有力地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保路运动纪念碑

猜你喜欢

  • 西凉府

    唐广德二年(764)凉州地入吐蕃,至五代、宋初当地豪酋自置牧守,称为西凉府,一名河西军。治今甘肃武威市。辖境相当今甘肃张掖市以东,天梯山、兰州市以北,宁夏固原县以西地。境内属部称西凉六谷部。1016年

  • 住唐

    宋时,对在中国长期居住的外国人,称住唐。

  • 元丕

    ①(422—503)北魏宗室。太武帝赐爵兴平子,献文帝时官至尚书令。孝文帝立,封东阳王,拜侍中、司徒公。及孝文帝南下攻齐与迁都洛阳,均诏其与广陵王元羽留守平城(今山西大同)。雅爱本风,不愿改随汉俗。后

  • 汉旧仪

    书名。东汉卫宏撰。据《后汉书·卫宏传》,宏“作《汉旧仪》四篇,以载西京杂事”。《隋书·经籍志》著录为四卷。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题为《汉官旧仪》,作三卷。书久佚。乾隆时修《四库全书》,馆臣据《永乐

  • 管勾太医局

    官名。北宋熙宁九年(1076)置,以选人充任,为太医局次官。

  • 欹器

    一种容器。依其盛水多少,重心将发生变化,从而显出或欹或正或覆的状态。《荀子·宥坐》:“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还记述它盛水适中或过满或不盛水的状态:“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历代几乎都有人创

  • 列卿纪

    书名。明雷礼辑。一百六十六卷。前有“引”,即序;又有“略”,即凡例。本书胪列明代职官姓名,起自洪武初,终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朝内自内阁、部、院以至府、司、寺、监长官,朝外自总督、巡抚,皆以拜罢

  • 通侍大夫

    官名。北宋政和二年(1112),改内客省使置,为武臣或内侍阶官,正五品。

  • 太原县

    隋开皇十年(590)改晋阳县置,改龙山县为晋阳县。隋末二县同治并州城(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为并州治。唐又同为太原府治。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平北汉,城被毁,二县废;另于故城东置平晋县。明洪武

  • 龙船

    又称龙舟。造型似龙,专供皇帝巡幸用。装饰华丽,如水上活动宫殿。宋以前即有建造,宋元时期得到较大发展。据《元史》卷四十三记载,至正十四年(1354),元顺帝曾“自制其样”,据此建造龙船一艘,长一百二十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