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脩
十六国时人。鲜卑族拓跋部。代公拓跋猗卢长子。性凶强。因猗卢宠少子比延,欲以为嗣,遂出镇新平城(今山西大同南),统领南部。后因不愿从父命而拜比延,遂与猗卢交战,并败杀之。后为拓跋普根攻灭。
十六国时人。鲜卑族拓跋部。代公拓跋猗卢长子。性凶强。因猗卢宠少子比延,欲以为嗣,遂出镇新平城(今山西大同南),统领南部。后因不愿从父命而拜比延,遂与猗卢交战,并败杀之。后为拓跋普根攻灭。
即“断骨契”。
九世纪中迁入河西的回鹘之一支。居甘州(今甘肃张掖),依附于吐蕃。其首领自称可汗。后历代可汗多受中原王朝册封,并与五代各王朝、北宋等有频繁的通贡互市关系。同西夏发生多次战争。从事游牧,有文字(回鹘文),
即“於都斤山”。
书名。清严正基撰。记道光三十年(1850)至咸丰三年(1853)广西清军和地方武装镇压人民反清斗争和太平天国起义事。载入《皇朝经世文续编》。
新疆南部若羌、且末及和田一带地下出土之木质简牍。上为吐蕃文字。藏语称为byangbu,又称为Khram。学术界称吐蕃简牍。大致是吐蕃占有西域(670—692,755—868)时期,在当地遗留的文牍。以
1106—1162宋建宁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字仁仲,号五峰。胡安国子。以荫补右承务郎。绍兴间,曾上书论抗金复仇。秦桧当政,欲用之,他避而不仕。桧死,被召,以疾辞。先后从杨时、侯仲良读书,而卒传其
科举考试用语。清代指乡试中以备录取之卷。清制,各省乡试考官在发榜前,还要在未录取试卷内找一些尚可之卷作为备用卷,内批“堂”字或“堂备”字,以备写榜时忽遇取中卷内有问题仓猝撤去,得以临时补入。此类考卷即
元说唱之一种。原为小贩(货郎)叫卖说唱,后演为手执串鼓的专业说唱,多在城市街衢。说唱者有男有女。《元典章·刑部》收有官府禁约的文书,称唱货郎儿人等“聚集人众,充塞街市,男女相混”。
德才优异之士。《吕氏春秋·怀宠》:“举其秀士而封侯之,选其贤良而尊显之。”高诱注:“秀士,俊士。”《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郑玄注:“秀士,乡大夫所考有德行道艺者。”
传说远古时蒙古人的祖先为异族所灭,仅余两对夫妻遁入也里古捏昆山谷(今额尔古纳河附近)中,子孙繁衍为蒙古部。后成吉思汗远祖母阿兰果火感天光生三子,子孙别为尼鲁温部,其余各部则通称为迭儿列斤,意谓一般的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