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学会
即陕学会。参见“西学会”。
即陕学会。参见“西学会”。
即“杨行密”。
?—1629明临潼(今陕西西安东北)人。万历进士。万历十九年(1591)调江都县令,天启三年(1623)迁吏部,任考功主事,不久归乡。平时研究医术,遂精于医。颇尊崇王肯堂之学说,以其《女科证治准绳》为
?—332晋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字玄欣。荀组子。初拜太子舍人、驸马都尉,侍讲东宫。随父渡江,为元帝中庶子、散骑常侍、侍中,于仪制时有参议。
土司名。明置。在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元至元十二年(1275)设昌州。明洪武九年(1376)调云南土职卢尼古随征月鲁帖木儿,后留守昌州,授昌州土知州。旋改长官司,子孙世袭其职。清康熙四十九年(1
见“免役法”。
1837—1900清满洲镶蓝旗人,字子良。以笔帖式累迁刑部郎中。光绪三年(1877)以平反葛毕氏案(即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受嘉奖。六年出为广东惠潮嘉道。次年迁江西按察使,调直隶。迁广东布政使,调云南
地名。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资治通鉴》:唐至德元载(756),哥舒翰出潼关,“遇(安禄山部将)崔乾祐之军于灵宝西原,乾祐据险以待之,南薄山,北阻河,隘道七十里”。
冶炼铜矿石和熔铜所用陶质容器。在河南商周铸铜遗址中多有发现。形制可分三种:一种以灰陶缸或大口尊改制而成,内外涂较厚的草拌泥,在郑州商代和洛阳西周铸铜遗址均有发现。一种为厚壁、大口,下有长尾便于插置和倒
书名。清朱琰著。六卷。乾隆三十二年(1767)成书。卷一叙述清景德镇瓷器及其生产过程。卷二叙述陶瓷起源,罗列唐至明的名窑及产品。卷三历数明代各朝官窑器及生产技术。卷四至卷六叙述自唐虞至明代的窑器。为中
一名雍氏。春秋郑邑。在今河南禹州市东北。《左传》襄公十八年(前555):楚伐郑,子冯、公子格率锐师侵雍梁;三十年郑“伯有奔雍梁”;《战国策·东周策》:“楚攻雍氏。”均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