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感应塔碑
全称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西夏天祐民安五年(1094)建,原在甘肃武威城内护国寺。清嘉庆九年(1804)为张澍发现,现存武威市博物馆。四周云头宝盖、线刻菩萨伎乐、卷草图案。碑阳汉文,碑阴西夏文。记述皇太后梁氏与崇宗乾顺重修佛塔,颂扬“灵应”,树碑以纪功德,为研究西夏历史和语言文字的资料。现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全称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西夏天祐民安五年(1094)建,原在甘肃武威城内护国寺。清嘉庆九年(1804)为张澍发现,现存武威市博物馆。四周云头宝盖、线刻菩萨伎乐、卷草图案。碑阳汉文,碑阴西夏文。记述皇太后梁氏与崇宗乾顺重修佛塔,颂扬“灵应”,树碑以纪功德,为研究西夏历史和语言文字的资料。现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1734—1802清四川罗江(今德阳)人,字羹堂,号雨村,别号童山蠢翁。乾隆进士。累擢直隶通永道。因遭诬陷,遣发伊犁,后以母老赎归。晚年潜心学问,以著述自娱。曾撰《唐德宗公主和亲论》,考证唐代无德宗嫁
战国齐地,秦置县。治今山东济宁市南。《史记·项羽本纪》:秦二世二年(前208),项梁“引兵攻亢父”,即此。秦属薛郡,西汉属东平国,东汉、西晋属任城国,东晋、南朝宋属高平郡,北魏、东魏属任城郡。北齐废。
秦汉时俸禄微薄的小官。《汉书·百官公卿表》:“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颜师古注:“《汉官名秩簿》云,斗食月奉十一斛,佐史月奉八斛也。一说,斗食者,岁奉不满百石,计日而食,一斗二升,故云斗
①政府规定禁止民间收藏阅读的书籍,如天文图书、兵书、七曜历(日月五星之历)及占卜之书,此等书私家不得有,轻者受刑罚,重者诛灭九族。《明律·礼律·仪制·收藏禁书及私习天文》:“凡私家收藏玄象器物、天文图
1370—1389明宗室。太祖第十子。洪武三年(1370)封鲁王,十八年就藩兖州。善诗文。因食金石药而死,谥荒。
官署名。即少府监,唐垂拱元年(685)改,神龙元年(705)复名少府监。
又称鞍辔局。明代内府营造军器之所。宣德二年(1427)设。置掌厂太监一员,贴厂、佥书数十员。辖匠头九十名,小匠若干。万历三十三年(1605)九月,发生火药爆炸,烧死数百人,从此军器与火药、铳炮分厂制造
书名。清秦缃业、陈钟英撰。十六卷。纪事本末体。记左宗棠等镇压太平军事。前七卷记左氏在浙江杭州、金华各地围攻太平军始末。卷十至十四记左氏援皖南、江西,追击太平军至闽粤事。余为杭州等要城重镇初次被太平军攻
官名。春秋时郑国置。掌郊区内乡的行政长官。《左传·昭公十八年》:“(郑国火灾)郊人助祝史,除于国北,禳火于玄冥、回禄,祈于四鄘。”孔颖达疏:“郊人,当谓郊内乡之人也。”杨宽认为“郊人即是郊内乡的长官”
书名。三国魏郑小同编。十一卷。仿《论语》体例,记载郑玄与其门人赵商、张逸等的问答之词,内容多为训释经传疑义。某些经解为宋代理学家论礼时所称引。此书与郑玄门人所编《郑记》,均为研究郑玄思想的重要资料。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