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博阳山

博阳山

博亦作傅或敷。《汉书·地理志》豫章郡历陵县:“傅阳山、傅阳川在南,古文以为敷浅原。”《通典》谓江州浔阳县蒲塘驿,即汉历陵也。“驿前有敷浅原,原西数十里有傅阳山。”唐蒲塘驿即今江西德安县,故一般皆认为山在德安县境。但据《太平寰宇记》饶州及蔡沈《书集传》引晁以道说历陵今地在饶州鄱阳县(今波阳县)境内,故德安说尚不能视为定论。所指何山,更无确说。《书》伪孔传谓博阳山即敷浅原,《史记》裴骃集解同;而《通典》则谓山在原西数十里;《太平寰宇记》江州又谓博阳山在德安县南,别有敷浅水即敷浅原。

猜你喜欢

  • 彭启丰

    1701—1784清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字翰文,号芝庭,又号香山老人。雍正进士,授翰林院修撰,入值南书房。乾隆七年(1742)迁通政使,二十八年累迁至兵部尚书。后休致回籍。工诗文、书法、绘画,著有《

  • 虎林

    一名武林。在今安徽贵池市西长江南岸。《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太元二年(252),立“子休为琅邪王,居虎林”,即此。

  • 宝鋆

    1807—1891清满洲镶白旗人,索绰络氏,字佩蘅。道光进士。历授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等。咸丰六年五月(1856.6),授正红旗蒙古副都统。十二月,调正红旗满洲副都统。 十年任总管内务府大臣,理户部三

  • 景德镇民变

    明万历年间市民反对矿监税使的斗争之一。税监潘相派爪牙至江西各地征税。其舍人王四于景德镇横征暴敛,贪赃不法。万历三十年(1602)景德镇民万余愤而举事,焚烧厂房。饶州(治今江西波阳)通判陈奇可安抚遣散民

  • 裴洛儿

    即“裴神符”。

  • 唐兀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元代侍卫亲军之一种。主要以唐兀(党项)人士兵组成。至元十八年(1281),以唐兀军士三千设卫,长官为指挥使,秩正三品。负责守卫大都城(今北京)健德、和义、肃清三门。门尉三,儒学和蒙古学教授各一。同时也

  • 南唐书笺注

    书名。清周在浚撰,高醇补。十八卷。在浚仿裴松之注《三国志》之意,依陆游《南唐书》本文,为之笺注。凡群书有关南唐者,悉为采入。认为注史宁详毋略,不必加以刊削。稿成未及付刊。乾隆末年海盐人高醇,得其原稿,

  • ①又称相安。夏王。仲康之子。仲康死后,居于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得同姓诸侯斟灌、斟之助。曾征伐淮夷、畎夷、风夷、黄夷(《古本竹书纪年》)。寒浞命其子浇杀斟灌、又伐斟,

  • 吴蕈谱

    书名。清吴林撰。林字息园,江苏长洲(今苏州)人。一卷。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成书。篇首列载《姑苏志》、《阳山旧志》、《本草纲目》等有关吴中菌类的历史资料。次则按生长季节、土壤质地和性味分为上、中、

  • 断司

    官署名。宋司法机构之一。元丰六年(1083)定制,大理寺治狱分为断、议两司。断司由大理评事、司直和大理正组成,负责对公案进行判决,大理正详审其当否,签押盖印,并注明日期,然后移议司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