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尉丞
官名。秦、汉、魏、晋、南朝皆置一员,为卫尉副贰,协掌宫门禁卫。西汉秩千石,东汉秩比千石,魏、晋、宋七品,梁四班,陈八品。北魏增置少卿为卫尉副贰,丞降为佐官。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五品中,二十三年改从六品。北齐置卫尉寺,以卿、少卿为长贰,以丞管理本寺日常事务,从六品。隋、唐、五代沿置,皆置二员,隋从六品,唐从六品上。掌判寺事,辨器械出纳之数。辽代南面官亦有之。北宋设一人,为寄禄官,用以表示品级、俸禄,无具体职掌。元丰改制后,始改为职事官,参领寺务,正八品。南宋建炎三年(1129)罢。
官名。秦、汉、魏、晋、南朝皆置一员,为卫尉副贰,协掌宫门禁卫。西汉秩千石,东汉秩比千石,魏、晋、宋七品,梁四班,陈八品。北魏增置少卿为卫尉副贰,丞降为佐官。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五品中,二十三年改从六品。北齐置卫尉寺,以卿、少卿为长贰,以丞管理本寺日常事务,从六品。隋、唐、五代沿置,皆置二员,隋从六品,唐从六品上。掌判寺事,辨器械出纳之数。辽代南面官亦有之。北宋设一人,为寄禄官,用以表示品级、俸禄,无具体职掌。元丰改制后,始改为职事官,参领寺务,正八品。南宋建炎三年(1129)罢。
明后期对吏部的讥讽之称。万历二十二年(1594),吏部选官,行*掣签法。初行称公,其后弊病百出。天启时,吏部尚书赵南星一度停掣签之法。天启末复行,故时人讥之为签部。
1308—1366元蒙古逊都思氏,字彦明。元统进士。授将仕郎、台州路达鲁花赤。至正元年(1341),任行都水监经历。改集贤待制,除吏部员外郎。奉命至江浙籴米,充军饷。后历官吏部侍郎、工部侍郎、保定路达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秋官府田正下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捕兽下士以佐其职。北周沿置。隋开皇元年(581)罢。
书名。记周朝史事。见《墨子·明鬼下》。
文书名。汉代向州郡长官陈述意见的文书称奏笺。刘勰《文心雕龙·书记》:“迄至后汉,稍有名品,公府奏记,而郡将奏笺。”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上》:“奏之为言进也,于天子曰奏,于王公曰奏书,于公府曰奏记,于郡
书名。隋裴矩撰。三卷。约大业元年(605)至三年间成书。隋炀帝大业年间,裴矩在张掖(今甘肃张掖市)掌管互市,搜集西域四十四国山川、姓氏、风土、服章、物产等资料,编撰此书,并附有地图。原书已佚,但其主要
又名计式水。西域河名。《魏书·于阗传》:于阗“城东二十里有大水北流,号树枝水,即黄河也,一名计式水。城西五十五里亦有大水,名达利水,与树枝水会,俱北流”。五代及明称树枝水为白玉河,达利水为绿玉河;绿玉
?—1355元末濠州红巾军将领,郭子兴部属。至正十五年(1355)正月,率兵攻拔和州(今安徽和县)。郭子兴死,与子兴子天叙及朱元璋等归属宋韩林儿红巾军,为右副元帅,同朱元璋渡江。同年九月,与郭天叙率兵
官名。三国蜀置,尚书郎官名。亦作右选部郎。与左选郎、吏部郎同掌官吏铨选。见《三国志·蜀志·杨戏传》。
约777—约835唐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西北)人,字持正。元和进士。初任陆浑尉,官至工部郎中。思想倾向于韩愈,从愈学古文。文章奇僻险奥。裴度留守东都,辟为判官。度修寺立碑,求文于白居易,他怒辞官,度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