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第
科举考试用语。隋唐时,科举考试及格被录取者称及第,因列榜有等第,故名。人称登第或擢第。宋代殿试分甲取人,文科一、二甲赐本科及第,武科状元赐武举及第。太学上舍生分数最高者,赐上舍及第。此外,礼部试和殿试合格者,通称“及第举人”或“及第人”。明清殿试一甲赐进士及第。
科举考试用语。隋唐时,科举考试及格被录取者称及第,因列榜有等第,故名。人称登第或擢第。宋代殿试分甲取人,文科一、二甲赐本科及第,武科状元赐武举及第。太学上舍生分数最高者,赐上舍及第。此外,礼部试和殿试合格者,通称“及第举人”或“及第人”。明清殿试一甲赐进士及第。
官署名。南朝梁置,东宫诸局之一,掌东宫药品配制、存贮,设丞为长官。
佛寺名。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始建于大都(今北京)。置万宁规运提点所(后改营缮司)以领之,隶寿福总管府。内设成宗帝后影堂。
西汉置。治今湖南衡阳市西南武水北。元康元年(前65)封长沙顷王子度为钟武侯。属零陵郡。后侯国徙江夏郡境内,仍为钟武县。东汉永建三年(128)改为重安县。
即今河北文安县北苏桥。《明通鉴》:建文二年(1400),燕王朱棣帅军“渡玉马河,营于苏家桥”,即此。
官署名。五代后梁置,以院使为长官,旋改称乾文院。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复置,掌造金银犀玉等工巧器物,并加彩绘、装钿等装饰,供应宫廷及各府署所需仪物、器仗、权量、舆服等。设监官四人,以京朝官、诸司使
即“拟正”。
书名。清末罗振玉撰。一卷。书成于宣统二年(1910)。分考史、正名、卜法、余说四篇,以甲骨文参证《史记》等所记,对商代崇拜鬼神之俗、祀典制度,以及占卜方法和甲骨文法等作了研究,其中有关甲骨出土地点殷墟
战国赵邑。即今河北赵县东北宋城村。《史记·燕世家》:燕王喜四年(前251)攻赵,“燕军至宋子”。西汉置县。
明义乌今属浙江)人,字孔殷。著有《义乌人物记》。
或作旁牌、彭排。唐代盾牌的统称。《急就篇》卷三“盾”颜师古注:“即今旁排也。”王应麟补注:“彭排,军器也。彭,旁也,在旁排敌御攻也。”见“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