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正郎
散官名。金代置,为司天监散官,二十五阶之第十九阶,秩正八品下。元沿置,为十四阶之第九阶,秩正七品。明洪武四年(1371)亦置,为钦天监散官,以授五官灵台郎。十五年废,改依文散官分授。
散官名。金代置,为司天监散官,二十五阶之第十九阶,秩正八品下。元沿置,为十四阶之第九阶,秩正七品。明洪武四年(1371)亦置,为钦天监散官,以授五官灵台郎。十五年废,改依文散官分授。
都邑名。在今山西夏县西北。相传夏禹建都于此。春秋时属晋。大夫魏绛自霍(今霍州市西南)迁此。战国初为魏都。《史记·魏世家》:武侯二年(前394),“城安邑”。至惠王九年(前361)迁都大梁。寻入于秦。《
地名。今河北沽源县东、滦河上源闪电河一带。因遍地生长金莲花,故名。为金帝避暑地,建有景明宫。元宪宗元年(1251),忽必烈受命出镇漠南汉地,置藩邸于此。
唐律第九篇名。即关于伪造凭证及欺诈行为的刑法。如伪造皇帝宝玺,伪写官文书印,伪写宫殿门符;诈伪诏书,诈假得官,诈伪及改窜官文书,妄认良人为奴婢或部曲,诈伪瑞应,诈乘驿马,诈病及死伤等,皆受相应刑罚。共
本成皋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名。治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西。属郑州。大业中属荥阳郡。唐垂拱四年(688)改为广武县。神龙初复为汜水县。开元二十九年(741)移治今汜水。唐宋属孟州。金至明属郑州。
官名。辽代置。北面官。始于遥辇后期。耶律阿保机即位前,为*于越,总知军国事;即位后,以耶律曷鲁为阿鲁敦于越,总军国事,成为最高执政官。后演为北、南宰相府官员,参预国家大政。
南宋端平二年(1235)以昌化军改名。治宜伦县(今儋州西北新州)。辖境相当今海南儋州、昌江、东方等市、县地。属广南西路。元属湖广行省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明洪武元年(1368)复为儋州。
见“八旗制度”。
书名。清张瑛撰。七卷(内宋本五卷、元本二卷)。以《资治通鉴》清胡克家翻刻本颇多讹误,初校用兴文署元本改正胡刻本,又以宋本对校。宋本计九百余条,元本则以校胡三省注文为多。有光绪八年(1882)刊本。
爵位名。战国时秦国置。商鞅制秦二十等爵,官大夫为第六级。《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加官、公者,示稍尊也。”西汉初,官大夫以下得免本人及全家徭役。文帝后,第九级五大夫以上始得免除一人徭役。
北魏均田制中所授露田率倍之,以供耕休。耕休三易之田再倍之,称为倍田。北齐、北周不受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