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
宋代司法机构之一。高宗、孝宗时,殿前司和侍卫马、步军司等三衙以及长江沿岸诸军,各设审讯狱讼机构,称为“后司”。狱讼皆由主帅判决,不经属官。光宗时,命熟悉法制的属官兼管。嘉定五年(1212),以武举人主管后司公事。
宋代司法机构之一。高宗、孝宗时,殿前司和侍卫马、步军司等三衙以及长江沿岸诸军,各设审讯狱讼机构,称为“后司”。狱讼皆由主帅判决,不经属官。光宗时,命熟悉法制的属官兼管。嘉定五年(1212),以武举人主管后司公事。
唐有弩坊。北宋开宝九年(976)置弓弩院。掌制造弓弩、甲胄、器械、旗、剑、御镫等。以诸司使、诸司副使及内侍二人兼领。
书名。唐苏鹗撰。三卷。作者曾居武功之杜阳川,故名。记广德元年(763)至咸通十四年(873)间十朝轶闻奇事。大抵祖述王嘉《拾遗记》。于边地与外国奇技宝物,海外仙乡,梦幻异闻等多有铺陈,辞采较盛,为后世
爵名。战国时秦置,为二十等爵第十六级。秦汉沿置,亦称大良造。参见“上造”。
古水名。见“五汶”。
清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和湘赣等省反正后,广东革命党人在各地组织民军响应。九月三日(10.24)化州革命党人举事,攻取州城,八日陈炯明、邓铿在惠州举事,十八日进据惠州,同日张醁村等组织民军据汕头
754—805唐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字敬舆。大历进士。曾任县尉,迁监察御史。德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建中四年(783),朱泚乱起,随德宗逃难奉天(今陕西乾县),诏令多出其手,日凡数百,多用排偶,条
见“肥①”。
明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尚贤。洪武进士。初试兵部侍郎,掌部事。承帝意,以《大诰》训饬武臣勋戚。进尚书,定军籍世袭及军卒勾补之法。洪武二十三年(1390)改工部尚书。后坐事免官。
清末开始的诗歌改良运动。戊戌变法前,为配合维新运动,梁启超、夏曾佑、谭嗣同等提出“诗界革命”口号,要求诗歌从为封建帝王歌功颂德和描写风花雪月中解脱出来,反映现实政治内容,并试作“新诗”,颇喜拾摭新名词
吏名。清代外吏之一。清制,外吏有四:书吏、承差、典吏、攒典。承差乃总督、巡抚衙门之办事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