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备史
书名。北宋钱俨撰,托名范坰、林禹。传本四卷,补遗一卷。编年体。载五代十国时吴越钱氏政权三世五王事迹。本编起于唐乾符二年(875),终宋开宝元年(968)。今本始于后晋开运元年(944),此前佚去三卷。补遗作者不可详知,记事起开宝二年,终端拱二年(989)。卷首原有年号世系图、诸王子弟官爵封谥表、十三州图、十三州考,今只存考一篇。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吴越部分于本书材料有所采录。有《四部丛刊》续编本等。
书名。北宋钱俨撰,托名范坰、林禹。传本四卷,补遗一卷。编年体。载五代十国时吴越钱氏政权三世五王事迹。本编起于唐乾符二年(875),终宋开宝元年(968)。今本始于后晋开运元年(944),此前佚去三卷。补遗作者不可详知,记事起开宝二年,终端拱二年(989)。卷首原有年号世系图、诸王子弟官爵封谥表、十三州图、十三州考,今只存考一篇。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吴越部分于本书材料有所采录。有《四部丛刊》续编本等。
西汉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哀帝祖母定陶傅太后从父弟。哀帝即位,因其女立为皇后,得封孔乡侯。建平二年(前5),与京兆尹朱博共谋上傅太后尊号,并劾免丞相孔光、大司马傅喜,以博为丞相。后又承傅太后旨,指
即“秋涧先生大全文集”。
即“迈孜木杂特”。
以捕鱼为业的人户。一般列为民户。明代隶河泊所,向河泊所交纳渔税。清初沿袭明制,原编入渔户者,仍皆隶河泊所,著民籍。后渐次并入州县,则为民户。
说明道理与事物关系的一对范畴。《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认为“道”即阴阳二气之交互作用,此为无形;“器”即具体事物,此为有形。对道器之关系,宋人始有较多阐发。理学家释“道”为
书名。王芸生编著。初出七册,1932—1934年天津大公报社印行。为忧国明耻而作,以时为次,以事为纲,详记清同治十年(1871)中日缔结《修好条约》至1919年五四运动四十八年间中日关系史事,揭露日本
官署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立,隶商部。置总理二人,协理二人,庶务长二人,综摄全所事宜,重大事件则禀部施行。下设庋设、考验、调查、收支四处,每处设理事员二人,分任其事。工、商二部改并以后,由农
1679—1737清直隶交河(今河北泊头)人,字振声,别字坦斋。自乐律音韵,以及中西象数皆有造诣。以大学士李光地之荐参与编著《律吕正义》、《音韵阐微》诸书。为圣祖所重,赐举人,复赐进士。历安徽、陕西学
?—469北魏魏郡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人。初为给事中,赐爵济阳男。天安元年(466),南朝宋徐州刺史薛安都降魏,奉命以镇东将军率军迎之,并与尚书尉元等击败宋将张永、沈攸之于彭城(今江苏徐州)。皇兴二
?—1803亦作藤鲊蜯、恒乍崩。清云南丽江维西人。傈僳族。幼习端公(男巫),识医药,为人占吉凶、治病,被称为“沙泥”(活佛)。嘉庆六年(1801)冬,与腊者布、别的扒等率傈僳族农民三、四千人反抗土司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