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商埠

商埠

一个国家向外国人开放的通商城市。中国古代称关市;近代又称通商口岸,或口岸,其在水路的亦称港口。政府在商埠设置税务机关,对合法贸易征收关税。清代从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放海禁后,曾设立粤海、闽海、浙海、江海四税关,进行对外贸易。实行闭关政策后,乾隆二十四年(1759)限定广州为唯一对外通商口岸,并对来华贸易的海路外商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中国近代商埠,是鸦片战争后在外国侵略者胁迫之下开放的,可分两类:按照不平等条约规定开放的称“约开商埠”;为帝国主义国家示意但由中国政府宣布开放的称“自开商埠”。道光二十二年(1842)中英《南京条约》定广州、厦门、上海、宁波、福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是“约开商埠”的开始。咸丰八年(1858)中英、中法《天津条约》,除规定在沿海续开牛庄(营口)、登州、台湾、潮州、琼州等处外,又在长江沿岸新开汉口、九江、镇江三处,这是内河开放“约开商埠”的开始。外国侵略者在打开中国沿海、沿江门户的同时,又力图打开中国的“后门”,在陆路边境开辟商埠,建立陆路据点和通商路线。咸丰元年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规定开放伊犁、塔尔巴哈台(今塔城)两地,是陆路边境最早的“约开商埠”。此后,清政府被迫接纳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光绪二十五年(1899)宣布福建三都澳、湖南岳阳和河北秦皇岛三处开埠,这是“自开商埠”的开始。据统计,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全国共有商埠一百零七处。帝国主义还在主要约开商埠,设置租界或外人居留地,其行政、警察等权直接由外国侵略者掌握,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建国后,随着帝国主义特权的取消,已不复存在。

猜你喜欢

  • 帝王之妾名。周代置。历代沿置,有三嫔、六嫔、九嫔等名号。晋武帝依《礼记·昏义》之说,置九嫔。南朝沿置。北魏设三嫔位视三卿、六嫔位视六卿;北周设六嫔。隋开皇二年(582)设嫔三员,掌教四德,视正三品,仁

  • 玄水龙膏

    汞的隐名。道家炼丹,称汞为玄水龙膏。见《石药尔雅》。

  • 永安庄

    在今贵州遵义县北永安庄。为播州杨氏庄院,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征杨应龙,刘綎自督大军追至此。

  • 鄂岳

    唐方镇名。乾元二年(759)置鄂、岳、沔三州都团练守捉使,大历八年(773)以后为鄂岳观察使。永贞、元和间,宝历、太和间,大中初期,文德、天祐间曾为武昌军节度使。治鄂州(治今湖北武汉市),辖境时有改变

  • 景差

    一作景瑳。战国时楚人。继屈原之后,与宋玉、唐勒皆以辞赋见称于世。一说为楚顷襄王侍从。作品失传。

  • 度支参军

    公府僚属名。西晋末司马睿置于丞相府,掌度支曹。南朝不置。

  • 买事件

    见“买起数”。

  • 郑文公碑

    北魏摩崖刻石。全称“魏故兖州刺史荧阳文公郑羲之碑”,或称“郑羲碑”。宣武帝永平四年(511)刻。有两碑:一在今山东平度市天柱山崖,称上碑;一在今山东莱州市东南云峰山摩崖,称下碑。两碑文大体相同,但上碑

  • 摩逸国

    见“麻逸国”。

  • 司织

    ①官署名。西魏、北周冬官府置。掌丝、麻、锦制作。长官为下大夫,下设小司织上士。②官名。隋炀帝时女官,隶尚工局,置二员,从六品。掌织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