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大司空

大司空

官名。(1)相传为周天子执政三官之一。《礼记·王制》:“百官各以其成,质于三官。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以百官之成,质于天子。”(2)即“大司工”。春秋战国晋、郑等国诸卿之一。掌土木工程,参掌国政。(3)《周礼》六卿之一,冬官之长。掌土木工程。西魏末、北周仿《周礼》建六官,复置为冬官府长官,亦称大司空卿。正七命。(4)三公之一。西汉绥和元年(前8),由御史大夫改为此名,秩万石,禄比丞相。置长史等属官,府设诸曹分管具体事务,曹各置掾属。与丞相(大司徒)、大司马并为三公,共同管理政务,不复领侍御史。位虽尊崇,但权移尚书。建平二年(前5),复名御史大夫。元寿二年(前1),又改名为大司空,遂成定制。东汉初因之,建武二十七年(51)去大字,改名司空,历朝不改。唯十六国前赵复名为大司空。(5)明清工部尚书的别称。

大司空印封泥

猜你喜欢

  • 柳中城

    城名。在今新疆鄯善西南鲁克沁。当古代丝绸之路北道要冲,土地肥美。东汉永平十六年(73),西域复通。次年,明帝以谒者关宠为己校尉,屯车师前国柳中城。安帝延光二年(123),班勇为西域长史,将兵五百出屯柳

  • 太子左右清道率

    官名。唐龙朔二年(662)改太子左、右虞候率置,为太子左、右清道卫长官。神龙元年(705)复改为左、右虞候率,开元初改定为左、右清道率府长官,员各一人,正四品上。北宋初为寄禄官,至道元年(995)置左

  • 震泽县

    清雍正二年(1724)分吴江县西部地置。与吴江县(今江苏吴江市)同城而治。属苏州府。1912年并入吴江县。

  • 寿安山大昭孝寺

    元代佛寺。建于大都(今北京)西北寿安山下。延祐七年(1320),英宗拨钞千万贯,调军卒一万数千人建寺,命左丞相拜住督造。文宗天历元年(1328),立寿安山规运提点所领之。三年,改昭孝营缮司。至顺二年(

  • 御(禦)儿

    古地名。又作蘌儿、蓹儿、语儿。见“语儿”。

  • 嘉祐

    宋仁宗年号(1056—1063)。凡八年。

  • 艾儒略

    1582—1649意大利人,字思及。耶稣会传教士。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来华,在澳门神学院讲授数学。四十一年被派赴北京,寻往上海、扬州等地传教。又活动于陕西、山西、杭州。天启五年(1625)赴福州

  • 弘文学院

    弘(宏)学校名。1902年嘉纳治五郎在日本东京创办。招收中国留日学生入校肄业。设本科,学制三年,教授主要内容为普通学和日本语,第三学年分文科和理科。另设各种速成科,如速成师范科、速成警务科、速成理化科

  • 路口栅

    在今河南遂平县西。见“马鞍山(2)”。

  • 摄官

    官制用语。即兼官。又称权局、差摄。《左传·成公二年》:“敢告不敏,摄官承乏。”五代时,州县官多属摄官。北宋初年,诸路州县幕职官阙,选差有官人或罢任待阙人、举人等临时代理,亦称摄官。开宝四年(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