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书名。或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简称《三藏法师传》。唐慧立撰,彦悰笺。十卷。成书于垂拱四年(688)。详记玄奘生平,并载有关诏敕、碑记、经序、谢表等,为研究玄奘与唐初佛教文化及古西域、印度的参考资料。前五卷主要记玄奘西行经历,兼及地理交通,自长安至高昌途程及边防镇戍情况,为《大唐西域记》所无,可相互补证。后五卷记玄奘归国后译著经过。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
书名。或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简称《三藏法师传》。唐慧立撰,彦悰笺。十卷。成书于垂拱四年(688)。详记玄奘生平,并载有关诏敕、碑记、经序、谢表等,为研究玄奘与唐初佛教文化及古西域、印度的参考资料。前五卷主要记玄奘西行经历,兼及地理交通,自长安至高昌途程及边防镇戍情况,为《大唐西域记》所无,可相互补证。后五卷记玄奘归国后译著经过。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
见“瀛国公”。
晋代碑式石墓志。西晋元康九年(299)刻。洛阳城西西晋墓群出土,志文记载死者身世。是颇具时代特征之西晋遗物,为国内现存年代最早的墓志。
官名。三国蜀置。《三国志·蜀志·张翼传》:“(诸葛)亮出武功,以翼为前军都督,领扶风太守。亮卒,拜前领军。”
?—1161金奚人。本名好胡。海陵王时,为西北路招讨使。贞元元年(1153),上告萧裕谋反。赐名怀忠,进为枢密副使。复为西北路招讨使、西京留守。正隆六年(1161)五月,奉命与仆散师恭等领兵镇压契丹人
①官制用语。(1)试任其职,尚未正式任命。至武则天时定试官之法。《旧唐书·于休烈附敖传》:于敖“自协律郎、大理评事试监察御史。元和六年,真拜监察御史”。(2)外官带职,仅试假其衔。《陆宣公集》卷十四《
官署名。清代銮仪卫前所下设。顺治十一年(1654)置,掌斧钺、静鞭等。设掌印云麾使、掌司事治仪正各一人。
?—1884清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字弥广,号远堂。道光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为甘肃甘凉道道员。咸丰三年(1853)在籍会办团练,授郎中。同治二年(1863)授江苏苏松常镇太粮道。五年迁江苏布政使
官署名。元代地方监察机构。直属御史台的内八道监司之一。至元二十九年(1292)改河北河南道肃政廉访司置,治汴梁,监汴梁、河南府路。
官名。秦置,掌行书令、表启等。两汉沿置,秩二百石,无员限,轮流宿卫,职如三署郎中。西汉时隶太子太傅、少傅,东汉隶于少傅。三国魏七品。晋定员十六人,职比散骑、中书侍郎,掌文章书记,七品。南朝宋七品,梁三
书名。明金幼孜撰。一卷。永乐八年(1410),成祖北征阿鲁台,幼孜扈从出塞。自二月十日出征,至七月十六日回京,于行军途中据鞍起草。详记成祖言行与作战情况,以及行军路程、气候、见闻,实为随军日记。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