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婚典
见“大婚”。
见“大婚”。
?—1225南宋宗室。初名均,寻改名贵和。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太子询死;次年,被立为皇子,改名竑,封祁国公。十五年,进济国公。时丞相史弥远专国政,他深恶之。弥远侦知而惧,因谋废立。十七年,宁宗
即“奴都赤”。
钟(鐘)明永乐年间铸制的大铜钟。初悬于汉经厂,清雍正时移至北京西郊觉生寺。通高6.75米,口外径3.3米,钟唇厚0.185米,总重量约46.5吨。钟体内外满铸二十三万字的《华严经》、《金刚经》等。字体
即“别试所”。
南宋四川安抚制置司拥有军务重权,兼处置铨量、差注、类试等事,其颁发札子,称“帅札”。其他安抚制置司受命便宜行事,亦可颁发。
书名。唐杜牧撰。牧籍里樊川,因以名集。裴延翰辑并序,共存诗文四百五十篇,二十卷。宋以后增外集一卷,别集一卷,又辑诗一百七十八篇。《四部丛刊》据明嘉靖仿宋刻本影印。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校点本。
北周天和三年(568)置。寻废。武周大足元年(701)分雅、巂二州复置。天宝元年(742)改为洪源郡。乾元元年(758)复为黎州。治汉源县(今汉源县西北。明废入州)。辖大渡河两岸三县十一城,相当今四川
《礼记》篇名。记载一年十二个月中每个月的天象、物候及应行的政令。其作者有两种说法:东汉马融、贾逵、蔡邕以及三国魏的王肃等认为是周公所作;而东汉郑玄、高诱等则认为是吕不韦所作。《月令》的天象记事作为当时
清代乐曲名。亦称四裔燕乐。即:东曰瓦尔喀部乐和朝鲜乐(朝鲜国俳);北曰蒙古乐;西曰回部乐、番子乐、廓尔喀部乐;南曰缅甸国乐和安南国乐。均列于清代宴乐。
即“桓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