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太傅

太傅

官名。(1)西周置,为三公之一,位次太师,在太保上。周成王以毕公为太傅。《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据孔传,其职掌为“傅相天子”,与太师、太保“经纬国事,和理阴阳”。其后历代沿置。《战国策·齐策四》:“齐王……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鲍彪注:“太傅本周官,此齐大臣也。”春秋、战国沿置,执掌军政,辅佐君王。西汉平帝时与太师、太保、少傅合称四辅,位上公,无实际职司。新莽沿置。东汉以授元老重臣,居百官之首,秩万石。明帝以后,诸帝即位时皆置,兼录尚书事,行使宰相职权,有缺不补。魏、晋、南朝宋皆一品,梁十八班,陈一品、秩万石,北魏、北齐亦一品。位虽尊荣,但除两晋时执掌朝政外,多安置元老勋旧,无职司。北魏、北齐与太师、太保并号三师。北周列为三公之一,正九命。隋初复号三师,正一品,大业三年(607)罢。唐复置,用作赠予元老大臣的荣衔,正一品。天宝前除授甚少,唐末五代用为藩镇加官,遂至冗滥。北宋初用为宰相、亲王、使相的加官,正一品。政和二年(1112)改号三公,执掌朝政,行使宰相职权,后亦作为勋臣加官。南宋沿置。辽、金、元皆为加官、赠官,正一品。明初置为皇帝的辅弼大臣,权任颇重。建文间罢,仁宗复置。后渐成虚衔,为勋戚大臣的加官、赠官,正一品。清代沿置。(2)太子太傅的简称。(3)西汉初诸侯王国亦置,辅导国王,诸侯王不守法,则向朝廷举奏。成帝时改称“”或“王傅”。

猜你喜欢

  • 殿中侍御史里行

    官名。北宋景祐元年(1034)始置,选三丞以上曾任知县人充任,掌纠绳百官,肃清纪纲。任职满二年除正任御史,再供职二年即除三司或开封府判官。元丰改制罢。

  • 江陵县

    秦置。治今湖北荆州市。秦、汉迄明、清,先后为南郡、荆州、江陵郡、江陵府、荆南府、中兴路、荆州府治。南临长江,是长江中游东西南北水陆交通枢纽。魏、晋、南北朝时,为南、北双方争战要地。南朝梁元帝曾建都于此

  • 八栅尔

    即“巴杂尔”。

  • 汪桂芬

    1860—1906清湖北汉川人,一说安徽人。名谦,字艳秋,号美仙,外号汪大头。九岁师陈兰笙习老生兼老旦。倒嗓后为程长庚操琴。光绪六年(1880)嗓音恢复,搭春台班,出演老旦,一鸣惊人。唱老生,唱腔激越

  • 东三省总督

    官名。清末东北地方长官。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奉天、吉林、黑龙江特别行政区为行省,始置。由盛京将军改设,一人,从一品,钦差大臣。掌三省民政、财政,并兼三省将军事务。宣统二年(1910),兼奉天巡抚

  • 吏部郎

    官名。尚书省吏部曹长官通称。三国魏、蜀始置,两晋、南北朝沿置,亦称郎中,资序深者可转侍郎。隶于吏部尚书,掌官吏选任铨叙调动,对五品以下官吏的任免有建议权。南朝如加“参掌大选”名义,则可参议高级官吏的任

  • 日报特选

    杂志名。清光绪十五年(1889)在香港创刊,中华印务总局发行。为文摘性期刊。摘选《京报》、《中外新报》、《广报》、《海防日报》、《中外新闻》等报内容,设专栏刊发。每期二十页。

  • 衣食客

    魏、晋、南朝时之依附人户。由主人供给衣食,充当随从或驱使杂役。西晋太康元年(280)制户调式,规定官吏按品级得荫人以为衣食客及佃客,品第六以上得衣食客三人,第七、八品得二人,第九品及举辇、迹禽、前驱、

  • 琉璃河西周遗址

    西周早期燕国墓地和城址。位于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镇,自1972年起多次调查、发掘。墓地以京广铁路为界,分东西两区。西区已发掘三十三座墓、三个车马坑,其中七座墓有殉人八个,随葬器物组合与殷墟相近,青铜器上的

  • 左丞相

    官名。战国秦始置,秦代沿置。为最高国务长官,辅助皇帝管理政务。亦省称丞相。西汉初唯置一丞相,惠帝六年(前189)分置左、右,文帝二年(前178)又置一丞相,武帝征和二年(前91)复分置。不久又置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