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左右内副率
官名。隋代置,为太子左、右内率副贰,员各一人,从四品上。大业三年(607)降其品。唐为太子左、右内率府次官,员各一人,从四品上。龙朔二年(662)改名为左、右奉裕卫副率,咸亨元年(670)复旧称。北宋初为四品寄禄官,元丰改制后为从八品。南宋不置。
官名。隋代置,为太子左、右内率副贰,员各一人,从四品上。大业三年(607)降其品。唐为太子左、右内率府次官,员各一人,从四品上。龙朔二年(662)改名为左、右奉裕卫副率,咸亨元年(670)复旧称。北宋初为四品寄禄官,元丰改制后为从八品。南宋不置。
西汉置。治今辽宁朝阳县东南、小凌河北岸。属辽西郡。东汉废。
官署名。西晋改著作局置,隶秘书省。以著作郎为长官,下设佐著作郎、著作令史等,负责国史与起居注修撰,或兼管秘书省所藏典籍。南朝、北魏、北齐沿之。北齐增置校书郎二员,又别置起居省,遂不再掌起居注修撰。
官名。隋置,为太子内坊长官,员二人,从六品。唐初沿置,员二人,正六品上,隶右春坊。开元二十七年(739)改为太子内坊令。
打击兵器。以坚木制成,一头粗大,遍置铁刺,似狼牙,故名。宋《武经总要》已有记载,以后各代均有使用。
隋人。开皇初,为平乡令,单骑赴任。人有诤讼,晓以义理,使各自知过而去。为官清廉,所得俸禄,赈施穷乏。在职七年,狱无系囚,政绩卓著。迁临颍令。文帝闻其名,擢拜莒州刺史。
武周长安二年(702)刻。武三思撰,相王李旦(唐睿宗)书。明万历时,原石因地震而断裂,县令取以修渭河堤,遂湮没。清时从河堤取出残碑三块。楷书三行,共存二百一十八字。今藏陕西咸阳博物馆二块,仅百余字。碑
官名。明建文时改翰林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置,职掌同。永乐初,复旧称。
户籍制度用语。亦称漏户。指一家俱不在户籍上登记的人户。历代都有,主要为逃避差徭。北魏孝文帝时已很严重,《魏书·食货志》:“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北齐文宣帝时,户口益多隐漏
官署名。北宋元祐元年(1086)置,直属户部尚书。凡户部及所属度支、金部、仓部财赋帐籍,选吏钩考。后废,政和二年(1112)复置,改称户部催辖司。
宋代俗称宦官中干办龙图等阁者为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