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府
清康熙五年(1666)以乌撒土府改流置府。治今贵州威宁县。辖境相当今威宁县一带。属贵州省。雍正七年(1729)降为州。
清康熙五年(1666)以乌撒土府改流置府。治今贵州威宁县。辖境相当今威宁县一带。属贵州省。雍正七年(1729)降为州。
书名。唐曹邺撰。邺曾官祠部郎中,故以名集。《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曹邺诗》三卷”。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作“《曹邺集》一卷”。《四库全书》取江苏蒋曾莹家藏本。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在魏州城(今河北大名县东大街)内。《资治通鉴》:五代梁乾化二年(912)宣义帅杨师厚军于魏州,欲图魏博,“馆于铜台驿”,会朱友珪杀父朱温自立为帝,师厚引兵入牙城,据有魏博,即此。
官名。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仁宗即位置。与武英殿、文渊阁等殿阁大学士同备皇帝顾问,并入内阁参与机务,批札章奏,起草诏令,但其品级仅正五品,故常以尚书兼之,以高其品秩,嘉靖时因殿名改建极殿大学士。朝
见“拣中禁兵”。
?—1674清初广东人,寄居江西萍乡。以传授拳术组织棚民,进行反清斗争。顺治五年(1648)率棚民几万人连克萍乡、袁州(治今宜春)。次年又克万载。康熙十三年(1674)再克万载、萍乡,后在三关战死。
史书分类名目之一。始于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清官修《四库全书总目》及张之洞《书目答问》亦有之。其内容可分两种:一为评论史书者,如刘知几的《史通》、章学诚的《文史通义》等;一为评论史事者,如王夫之的《
在今江苏武进市西北,北濒长江。唐大顺元年(890),孙儒将据常州,杨行密遣其将李友将兵二万屯青城,将攻常州,即此。
春秋后期晋国都城新田城址。《左传·成公六年》:晋景公十五年(前585),“晋迁于新田”。即此。在今山西侯马市西北。1952年开始发掘,探明城址分早晚两组:早期有白店故城,晚期即新田,包括牛村、台神、平
书名。一称《皇德传》。东汉侯瑾撰。三十卷。记述东汉光武帝至冲帝行事。久佚。今有张澍辑本,仅五则,收入《二酉堂丛书》。
相传为高辛氏时*八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