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庚
春秋时楚国人,名午,一称公子午、王子午。楚庄王之子。官司马。楚共王三十一年(前560),共王死,吴乘机侵楚,与养由基率师于庸蒲(今安徽无为南)败吴师,俘吴公子党。楚康王二年(前558),任令尹。五年,郑子孔欲背晋附楚,借楚兵伐郑,除去诸大夫,他知诸侯与晋和睦,拒之。旋被楚康王严令率师伐郑,无功而还。后病死。1979年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出有七件铜鼎,铭文记为“令尹子庚自作彝旅鼎”。
春秋时楚国人,名午,一称公子午、王子午。楚庄王之子。官司马。楚共王三十一年(前560),共王死,吴乘机侵楚,与养由基率师于庸蒲(今安徽无为南)败吴师,俘吴公子党。楚康王二年(前558),任令尹。五年,郑子孔欲背晋附楚,借楚兵伐郑,除去诸大夫,他知诸侯与晋和睦,拒之。旋被楚康王严令率师伐郑,无功而还。后病死。1979年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出有七件铜鼎,铭文记为“令尹子庚自作彝旅鼎”。
即“李过”。
土司名。明洪武七年(1374)置。治今湖北五峰县。十四年废。永乐五年(1407)复置。属施州卫容美宣抚司。清雍正十三年(1735)政置长乐县。居民主要为土家族。
商末周文王子封国。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一说在今西安市西南。《左传》昭公九年(前533):“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
北周中山毋极(今河北无极)人,字叔遵。北周时,为司隶校尉、汉中郡守。笃信佛教,通释典及天文历算。曾撰《天和历》,于天和元年(566)颁行。著作甚丰,各种文献对此记载互有异同详略。注《九章算经》、《周髀
988—1063北宋单州成武(今属山东)人,字醇之。大中祥符进士。明道间,擢殿中侍御史,刘太后卒,遗诰杨太妃同议军国事,他谏请焚垂帘仪制,又建议博采公论,用人勿悉出执政。西夏攻宋,数任边帅。知延州时,
1091—1149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字致中,号白水先生。以乡举进太学,闻谯定曾从程颐游,精通《易》学,遂师事从学。鄙薄科举,归结草堂读书,力耕自给。高宗时,奉诏至临安,秦桧不为引见,谢病
①西汉置。治今山西阳高县南。属代郡。《汉书·高帝纪》:十一年(前196),“将军柴武斩韩王信于参合”,即此。东汉废。②北魏置。治今内蒙古凉城县西南近长城处。属凉城郡。末年废。
清河南柘城人,字端甫,号伯瞿。精通几何学,将《几何原本》加以删削而成《几何论约》。又吸取诸家算学,依《九章》为目,参以西学,作《数学钥》六卷,书中之图解甚详,梅文鼎称之为《图注九章》。
历代黄河上建浮桥众多,有记录的第一座浮桥系春秋周景王四年(前541)秦公子鍼所造。《初学记》:“公子鍼造舟处在蒲阪夏阳津,今蒲津浮桥也。”此为临时性浮桥。第一座正式浮桥是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初
见“市易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