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卫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治今甘肃山丹县。属陕西都司,后属行都司。清雍正二年(1724)改为县。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治今甘肃山丹县。属陕西都司,后属行都司。清雍正二年(1724)改为县。
唐贞观二十三年(649)置。治齐安县(至德中改为恩平县,今广东恩平市东北)。大顺二年(891)移治阳江县(今市)。辖境相当今广东阳江、恩平二市地。宋属广南东路。庆历八年(1048)因河北路有恩州,改名
文书名称。清代指官方的平行文书。高级衙门之间相互行文时使用。在京部院衙门之间,各部院与各省总督、巡抚、将军、都统之间,总督与巡抚之间,司道之间等相互行文时均使用咨文。文武衙门之间,如督抚与提督,巡抚、
西汉元鼎三年(前114)置。取弘大农桑为名。治弘农县(北魏改为恒农县。今河南灵宝市北旧灵宝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新安、嵩县以西,伏牛山以北和陕西华阴市、潼关县地。西晋以后辖境逐渐缩小。北魏避
官名。《周礼》春官之属。掌理礼器中的尊与彝,供祭祀之用。
后(後)书名。东汉应奉撰。十二卷。久佚。
育一作淯(《后汉书·光武帝纪》)。西汉置。治今河南南阳市南、白河西岸。属南阳郡。东晋孝武帝时为避简文帝讳,改淯阳为云阳,后周废。唐武德三年(620)复置淯阳县,八年又废。
清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字文盎。朱彝尊子。与沈名荪合编《南史识小录》、《北史识小录》。著有《笛渔小稿》,附《曝书亭集》中。
即“钓鱼岛”。
北齐时征收租调之单位。一夫一妇谓之一床,无妻者为半床。时一床每岁纳租粟二石,调帛一匹。北齐河清三年(564)改为调绢一匹,绵八两,凡十斤绵中,折一斤作丝,垦租二石,义租五斗。北周时减为岁不过绢一匹,绵
春秋时齐国人。齐庄公近臣。齐庄公六年(前548)崔杼杀庄公后奔鲁,“仆赁于野”,为庄公服丧。又两年,为楚国召去,任楚右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