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阙
官制用语。又称守阙。宋代官员任满后,向吏部等主管官府申请登记差遣窠阙;或已登记窠阙,待现任官员任满以代之,均为待阙。南宋后期规定,侍左选人须待六年阙,侍右小使臣须待五年半阙,方能注授差遣。
官制用语。又称守阙。宋代官员任满后,向吏部等主管官府申请登记差遣窠阙;或已登记窠阙,待现任官员任满以代之,均为待阙。南宋后期规定,侍左选人须待六年阙,侍右小使臣须待五年半阙,方能注授差遣。
1081—1135宋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字延仲。政和二年(1112)擢上舍第。三迁太学博士。高宗南下,从至扬州,累官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屡上书言得失,多所建明。时张浚为川、陕等路宣抚处置使,他因论
又作嫫。相传为黄帝次妃,生苍林(《汉书·古今人表》)。
即“北魏孝明帝”。
①明山东汶上人,字景初,号蒲湾。正德进士。历官临汾知县、御史。嘉靖时擢太仆少卿,进户部右侍郎。后以右都御史总督漕运,请改折征运部分漕粮,以省转输之资。二十一年(1542)官至户部尚书。二十六年被诬下狱
①(1422—1491)明涞水(今属河北)人,字腾霄。景泰进士。授御史,出按大同宣府。天顺元年(1457),以劾石亨、曹吉祥得罪,戍辽东。宪宗立,复原官,超擢福建按察使。成化四年(1468),以右佥都
即波斯文字。元时波斯语为亚洲穆斯林通行书面语。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立回回国子学,进行教习。仁宗延祐元年(1314),别置回回国子监。
西夏牌符。铜质。底盖合套式。牌身圆形,径17.7厘米,底宽6.7厘米。上有穿纽,镌错银西夏文“敕”字。盖上刻忍冬纹饰,底内壁镌勾线西夏文“敕燃马牌”四字。工艺精美。为西夏军中传令的差使牌。
官名。明代宦官特务组织东厂置,无定员。高级宦官如各监、司、局掌印太监,司礼监秉笔太监,随堂太监的私臣中亦置。
钟(鐘)一种计时工具。利用预制线香或蜡烛的燃烧来计时。在北宋已出现香印、香篆等计时工具,此两者皆用香料加上可燃材料细末,经印模制成长条或盘形,使燃烧的长度与昼夜时辰配合。熙宁六年(1073)沈立在宣州
常被水浸渍的低洼田地。潢有“下处”之意。古代因地势低洼,或近渠道,为水浸渍的土地,统称潢田。一说乃靠潢水灌溉的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