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斋
古代道家养性修身的一种方法。“心”,思维器官;“斋”,斋戒。指使心摒除一切思虑与欲望,保持虚静状态,才能悟得妙道。《庄子·人间世》:“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后来宋儒用以形容心性修养所达到之境界。
古代道家养性修身的一种方法。“心”,思维器官;“斋”,斋戒。指使心摒除一切思虑与欲望,保持虚静状态,才能悟得妙道。《庄子·人间世》:“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后来宋儒用以形容心性修养所达到之境界。
769—827唐苏州(今属江苏)人,字子言。贞元进士。授太子校书郎,后转左拾遗、史馆修撰,知制诰,入翰林为学士。预修《宪宗实录》,累迁湖南、河南观察使,终官吏部侍郎。工书,有楷法,行书亦入妙品。宋蔡京
①州衙佐官,位长史下,同掌统州衙僚属,纲纪众务。唐高宗改州治中置,上州从五品下,中州正六品下,下州从六品上。显庆二年(657),洛州置。大足元年(701)东都、北都、雍、荆、扬、益州分左、右置,各一人
清浙江慈溪人,名琴,号似峰。博学多闻,矢志医学。后迁居虞山(在今江苏常熟)。生平雅好读书,不求闻达,精于医理,尤擅伤寒内科。究心于张仲景书多年,领悟其《伤寒论》立法之本。反对方有执、喻昌等人把仲景原文
清《豳凤广义》记载农家养猪之经验总结。“六宜”为:冬暖夏凉;窝棚小厂,以避风雨;饮食臭浊(即利用发酵饲料,改进饲料适口性);细筛拣柴;除虱去贼牙;药饵避瘟。“八忌”为:牝牡同圈;圈内泥泞;猛惊扰乱;急
官名。即太子左宗卫率。隋大业三年(607)改,唐武德五年(622)复名左宗卫率。
藏语音译,意为总管。西藏地方政府专区级行政机构长官。例由四品僧、俗官员充任,任期三年。设基恰公署,下辖若干宗、谿。主管所属各宗事务。驻昌都之多迈基恰例由噶伦兼任,职权尤重。又有基恰堪布(布达拉宫总管)
东汉末、三国魏置领军将军,统禁军,护卫皇帝宫禁。虽有僚属,但未正式建府。晋、南朝、北朝沿之。隋开皇时有左、右领军府,掌禁卫军左、右十二军籍帐、差科、辞讼之事,不置将军,唯有长史、司马等员。大业三年(6
唐人。清郎廷极《胜饮编》引《酒乘》:“焦革,太乐丞吏也。王绩知其善酿,乃求为丞,革日供美酒,后革死,革之妻继之。乃妻又死,绩叹曰:天欲断吾饮耶。遂弃官,归于所居,立杜康祠,而以革配焉。”《会客论略》:
392—458北魏代(治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人。鲜卑族。本姓步六孤。少有策略。明元帝拜为侍郎,迁内侍。太武帝时,除冀州刺史。时考州郡吏绩,与河内太守丘陈同为第一。后为平东将军、怀荒镇大将、长安镇大将。太
即老树更新技术。创始于清代。其法据《广蚕桑说》:“将已败之树,离地六、七寸截去,而留其老桩,以肥土堆积其上,俟明春另发嫩条,养成低桑,亦一善法也。”并说:“低桑之放叶较早,于采小叶者最宜。”此技术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