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明治

明治

大理段素英年号(?—1009)。明经 ①选举名目之一。即将通晓经学之人推荐于朝廷。始见于汉,自武帝尊崇儒术后,颇盛。无常制。东汉章帝元和二年(85)始令郡国举通晓经学者,凡十五万人以上举五人,十万人以下举三人。后附以年龄规定,如质帝本初元年(146)定年五十以上,七十以下。此选多补博士、议郎。东汉后渐不为所重。②科举科目之一。隋炀帝始置,与进士科并行。以经义、策问取士。唐沿置,为进士、秀才等六科之一。其中又有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之别。考试较易,录取人数多,中唐以后为人轻视,士人多重进士科。五代后晋天福五年(940),敕停明经,开运元年(944)复置。宋嘉祐二年(1057)亦设,下分三礼、三传等科。以《礼记》、《左传》为大经,《毛诗》、《周礼》、《仪礼》为中经,《周易》、《尚书》、《谷梁传》、《公羊传》为小经。每经考墨义、大义,帖小经,试时务策。殿试考大义,帖大经、中经和小经。出身与进士科同。神宗熙宁四年(1071)罢。明洪武十五年(1382)复置,得五百人,分授郎中、东宫侍书、御史、参政、通判等官。后不行。③明清贡生之俗称。

猜你喜欢

  • 乌伤县

    秦置。治今浙江义乌市。属会稽郡。东汉时移会稽西部都尉治此。东汉末吴初分置长山、永康诸县,辖境缩小。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属东阳郡,隋唐属婺州。唐武德七年(624)改为义乌县。

  • 江南诸道行御史台

    官署名。简称南台。元御史台的分遣机构,秩从一品。设大夫一人,中丞二人,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各二人。下辖察院,设监察御史二十八员。监察江浙、湖广、江西等江南三省。至元十四年(1277)置行御史台于扬州,二

  • 王象乾

    1546—1629明山东新城(今桓台)人,字子廓,号霁宇。隆庆进士。万历二十二年(1594)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治今河北宣化)。四十年晋兵部尚书。次年兼署吏部。四十二年避党争乞归。天启元年(162

  • 签书点检司事

    官名。五代南汉时掌军国要政,即枢密使。

  • 淮安五坝

    明代淮安(今属江苏)运河上的仁、义、礼、智、信五座水坝。建于永乐十二年(1414)。仁、义二坝在淮安东门外东北,礼、智、信三坝在西门外西北。自城南引洪泽湖水抵坝口,沟通淮、运两河。每值清江浦运、淮通路

  • 商胡

    即“胡商”。

  • 将作少府

    官名。秦置,亦简称少府。职掌治宫室,兼掌陵墓及京城建筑。秩二千石。有两丞、左右中候。西汉初年沿置。《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阳成延“以军匠从起郏,入汉。后为少府,作长乐、未央宫,筑长安城”。即此。景帝

  • 外都大官

    即北魏外都坐大官的省称。

  • 幸存录

    书名。明夏允彝撰。二卷。记明末齐、楚、浙三党形成,东林党与非东林党之斗争,以及一些重大事件。据自序原著应有八篇。今存《国运盛衰之始》、《辽事杂志》、《门户大略》、《门户杂志》、《流寇大略》、《东人大略

  • 左鹰扬卫

    官署名。即左武卫。唐光宅元年(684)改为此称,神龙元年(705)复名左武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