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尼统
僧官名。北魏置,掌管全国比丘尼(尼姑)的事务。
僧官名。北魏置,掌管全国比丘尼(尼姑)的事务。
官名。南朝梁置。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二班,拟武威将军等号,大通三年(529)定制后拟雄威将军等号。
官署名。西汉时在北假所设置的屯田机构。元帝时罢。参见“北假”。
1883—1911清江苏上元(今南京)人,寄籍安徽寿州(今寿县),一名铭,字竹丹。早年肄业南京陆师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留学日本振武学校。三十一年加入同盟会,曾为安徽分会会长。后回皖谋起义,事
?-1530又作和通。明代蒙古兀良合部人。成吉思汗臣济拉玛(者勒篾)后裔,朵颜卫都督阿儿乞蛮之子。正德中,袭父职,与明通贡。十年(1515),其子把儿孙毁鲇鱼关入马兰谷(均在今河北遵化境),杀明参将陈
元、明、清时期罗罗中的一部分。来源于乌蛮。在滇东北、川西南和黔西一带的黑罗罗一度征服白罗罗,形成黑贵白贱的种姓制度。不及罗罗总人口7%,一般居于统治地位,占有较多的土地和牲畜。分布地区除怒江、澜沧江下
即北洋常备军。见“新军”。
官署名。明洪武五年(1372)始置。掌四川茶、盐事务。设都转运使、同知、副使、判官等员。十年罢。
见“临海水土志”。
书名。元法令类编。赵世延撰。以格例条画有关风宪者类集而成,是元仁宗以前有关监察制度的文献汇编。已佚,仅存监察御史马祖常序。
官名。北周宣帝大成元年(579)正月置,为四辅官之一,是主要执政大臣。以相州总管、蜀国公尉迟迥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