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唐袁希之撰。十卷。已佚。
1374—1446明宗室。太祖第十三子。洪武十一年(1378)封豫王,二十五年改封代王,就藩大同。立护卫屯田,以省粮饷转运。性暴虐,建文时废为庶人,永乐初复爵。妄为无道,贪取财货,成祖屡责戒之。卒谥简
1417—1479明河间(今属河北)人,祖籍休宁(今属安徽),字彦实。正统进士。历任给事中、太仆寺卿等,先后督饷辽东、四川松潘。天顺初,阻石亨以太仆隶兵部之议。成化元年(1465)以兵部尚书提督军务,
1637—1688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一说浙江嘉兴人,字天一,号省斋。康熙间佐河道总督靳辅治河,主张黄、淮、运并重,因河性而利导,且承明潘季驯“束水刷沙”法,尤重减水坝。创开引河法、放淤法、测水法
①诸侯之同族子弟。《诗·周南·麟之趾》:“振振公族。”毛传:“公族,公同祖也。”②军中由诸侯同族子弟组成的队伍。《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原轸、郤溱以中军公族横击之。”③官名。又称公族大夫。职司教育公
唐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原籍安陆(今属湖北),字用晦。武后时宰相许圉师之后。遭乱居洞庭湘江间十年,大和进士。开成四年(839)任当涂、太平令。大中初迁监察御史,以病辞归,久之起为润州司马。大中六、七
书名。一作《两朝献替记》。唐李德裕撰。三卷。自述在文宗、武宗期间任宰相时的重要奏对、议论。已佚。《资治通鉴考异》有征引。
官名。隋代置,为太子左、右内率副贰,员各一人,从四品上。大业三年(607)降其品。唐为太子左、右内率府次官,员各一人,从四品上。龙朔二年(662)改名为左、右奉裕卫副率,咸亨元年(670)复旧称。北宋
476—528北魏陈郡项县(今河南沈丘南)人,字景翔。初为奉朝请。景明初,为著作佐郎,参修史事。神龟末,除凉州刺史。正光二年(521)柔然两主阿那瓌和婆罗门相继以国乱来降,乃建议分其众于怀朔镇(今内蒙
①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南。《资治通鉴》:南朝梁天监五年(506),桓和侵魏兖州,进屯孤山,魏将樊鲁击破之,即此。②即今河北三河市西北孤山。四面平旷,一峰独秀。明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征大宁还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