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或1620—1669明末清初汉阳(今湖北武汉)人,字次侯,号塞斋,别号钟陵。顺治进士。历官国子监祭酒、内秘书院侍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博学,工诗文,精字母反切之学,知西洋天文算法。推崇前代无
1028—1093北宋阆州新并(今四川南部西)人,字传正。第进士。熙宁初为著作佐郎,历提举三司帐司,主张行手实法,累迁同修起居注、知制诰。神宗称其有史才,命同修两朝国史,擢翰林学士兼侍读。元丰五年(1
756—822唐宗室。字易之。郑惠王李元懿四世孙。贞元进士,中拔萃科。历蓝田尉、虔州司户参军、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元和四年(809)为御史中丞,揭发京兆尹杨凭贪赃事,迁户部侍郎判度支。六年,为山南东
地名。战国蜀邑,后属秦。因倚梓林而枕潼水得名。即今四川梓潼县。《华阳国志·蜀志》:秦惠王“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即此。西汉置县。
1197—1274南宋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字会之。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六岁以后潜心道学,更名鲁斋。从何基受朱熹之学。先后主讲于金华丽泽书院与天台上蔡书院,终生不仕。学识广博,精通经史,于
1759——?清甘肃阶州(今武都)人,字雨民,一字自轩,号俭山。乾隆进士。历任浙江永康、长兴知县,江西饶州、南安知府。和武威张澍齐名,有“二澍”之称。长于金石之学,和孙星衍合撰《寰宇访碑录》。另著有《
?—前429战国时秦国国君。公元前442—前429年在位。秦厉共公之子。即位后第二年,南郑(今属陕西)曾发生反叛。十三年,义渠伐秦,至于渭南。
古国名。在今越南中南部。宋时,同中国往来密切。建隆二年(961),其王释利因陁盘遣使莆诃散来华,以后往来不断。
清代所封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大活佛。其一世名阿旺洛桑却丹,生于青海宗喀宗塞依格地区的多达秋村。清康熙四十年(1701)奉旨常驻内蒙古多伦汇宗寺及北京嵩祝寺。四十四年受封“呼图克图”、“灌顶
明洪武元年(1368)以道州路改置,治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九年降为道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