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东郡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分长沙郡东部置。以处湘水之东得名,治酃县(今衡阳市湘江东岸)。辖境相当今湖南洣水流域、耒水下游以及常宁市地。西晋以后略有扩大,西部至今湘江以西的蒸水下游。东晋太元二十年(395)移治临烝县(今衡阳市)。南朝齐辖境又扩大至蒸水上、中游。隋开皇九年(589)废。吴、西晋永嘉前属荆州,永嘉后至南朝陈属湘州。梁元帝曾被封为湘东王。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分长沙郡东部置。以处湘水之东得名,治酃县(今衡阳市湘江东岸)。辖境相当今湖南洣水流域、耒水下游以及常宁市地。西晋以后略有扩大,西部至今湘江以西的蒸水下游。东晋太元二十年(395)移治临烝县(今衡阳市)。南朝齐辖境又扩大至蒸水上、中游。隋开皇九年(589)废。吴、西晋永嘉前属荆州,永嘉后至南朝陈属湘州。梁元帝曾被封为湘东王。
阳一作杨。①西汉元狩二年(前121)改鄣郡置。治宛陵县(今安徽宣州市),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南,江苏大茅山及浙江天目山以西和新安江支流武强溪以北地区。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移治建业县(今江苏南京市
书名。清末熊元锷(季廉)编。四册。收录严复译著共五篇,反映了戊戌维新运动时期作者的变法思想。有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南昌读有用书斋校印本。
金大兴府宝坻(今属天津)人,字德玉。正隆进士。熟悉吏事。章宗即位,授为中都路都转运使。以长于治钱谷,被选充户部尚书。明昌四年(1193),升参知政事。五年,黄河于阳武(今河南原阳)决口,淹封丘以东地,
元十一行省之一。至元元年(1264),置行省于北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大名城),称北京行省。二年,罢,改置宣慰司,直隶于中书省。六年,立行省于东京(今辽宁辽阳),后徙治北京。十五年,罢,仍改置宣慰司(山北
1614—1661明末清初意大利人。耶稣会士,字济泰。年青时求学于罗马公学,钻研数学、神学。崇祯十六年(1643)渡海至澳门,不久赴浙江兰溪传教。后又活动于江南,并游历闽、晋、豫及北京。顺治七年(16
1126—1207南宋临江军清江(今江西樟树市)人,字商老。绍兴进士。初授南安军教授,后改知湘阴县,寻主管广西转运司文字,知宾州。在任关心民生利病,以议盐法不合,罢归。生平嗜学博闻,有感于靖康之乱,发
西汉人。史失其名。大商人兼高利贷者,景帝前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反时,长安列侯封君因从军旅,向子钱家借贷。子钱家以战事成败未卜,莫肯予。独其出千金相贷,利息以十倍计。三月后吴楚乱平,毋盐氏以此富关中
明江西吉水人,名简,以字行。永乐进士,选庶吉士。因诵书不称帝意,遣戍江南。后召还,累迁侍讲。仁宗时以言时政下狱。获释后改任御史。宣宗初,迁工部右侍郎,两使安南。还,总督两浙漕运,监陕西屯田,多有建树。
?—1667清满洲正白旗人,纳喇氏。太宗时,从征锦州,著立战功。顺治八年(1651),以告摄政王多尔衮生前谋逆事,擢议政大臣、巴牙喇纛章京。旋以击败两湖抗清义军功,累迁至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晋二
五代周显德三年(956)改赡国军置。治渤海县(今山东滨州市北滨城)。北宋时辖境约当今山东滨州、沾化、博兴、利津等市、县地。元略有减缩。明洪武初省渤海县入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后不辖县,属武定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