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公
春秋时燕国国君。公元前586—前574年在位。继燕宣公即位。死后由武公继位。
春秋时燕国国君。公元前586—前574年在位。继燕宣公即位。死后由武公继位。
唐开元八年(720)分南安县东部置。因晋江得名(《元和郡县志》)。治今福建泉州市。宋、元时辖有今澎湖列岛。自唐至清为泉州、泉州路、泉州府治。1951年城区成立泉州市,晋江县迁治青阳镇。1992年改设为
科举考试用语。即指考生之答卷。因规定考生答卷均用墨笔,故名。明清考试官不得直接批阅墨卷,只能批阅誊录后的朱卷。参见“朱卷”。
①战国卫邑。在今山东郓城县西。《战国策·魏策一》:张仪说魏王:秦“劫卫,取阳晋,则赵不南”,即此。②战国魏邑。一作晋阳。在今山西永济市虞乡西。《史记·魏世家》:哀王(当作襄王)十六年(前303),“秦
中国古代按资产定户等所征收之税。亦称税钱、税户钱。源于汉末、西晋以来的户调制度。西晋时,户调按贫富分成九等缴纳,称“九品相通”。北魏初亦有类似的“九品混通”法,然均以征实物为主。北魏献文帝时,已有按九
宋临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工花鸟翎毛,师事赵昌,傅色轻淡,深得自然妙趣,淳熙中为画院待诏,赐佩金带。代表作有《茶花鸽子图》,画中鸽子,宛然如生,经营布置,各极其态。今已佚。著录作品尚有《杏实图》、《
一作马永锡。北宋维扬(今江苏扬州)人,字明叟。徽宗时,曾任池州石埭县尉。著有《元和朋党录》、《唐职林》、《实宾录》、《寿春杂志》等。
①新莽之学。清光绪十七年(1891)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提出,古文经学为刘歆所伪造,意在佐王莽篡汉,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是新莽一朝之学,当称“新学”。康氏此说,用意在借今文经学宣传变法主张,
见“行在”。
官名。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改端明殿学士置,掌侍从顾问,有所献纳则请对或奏对。庆历七年(1047),改称紫宸殿学士。次年又改为观文殿学士。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分庐州巢县无为镇置。因“思与天下安于无事,取无为而治之意以名之”(《元史·地理志》)。治今安徽无为县。辖境相当今安徽无为、庐江、巢湖等市、县地。寻废。淳化中复置。属淮南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