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瑷珲保卫战

瑷珲保卫战

清末黑龙江军民抗击俄国侵略的战役。瑷珲(今黑河)为黑龙江省北部门户,设有副都统。光绪二十六年(1900)五月,俄国在出兵参加八国联军的同时,又策划单独侵略东北。六月十二日,俄军以保护铁路为名,强令借道瑷珲和齐齐哈尔,为黑龙江将军寿山所拒绝。十八日俄舰在黑龙江上向黑河屯清军阵地开炮,遭到清军的有力反击。次日,海兰泡俄军和黑河屯清军展开数小时的隔江炮战,俄军数千人进犯清军卡伦山阵地,被击退。七月八日俄军又在黑河屯旁五道河偷渡登陆,袭击清军阵地,清军退至卡伦山阵地继续抗击。十日俄军万余人兵分三路进攻瑷珲,驻守清军三千人奋力抗击六小时,终因寡不敌众而撤退。古城瑷珲被侵略军焚毁。

猜你喜欢

  • 卒帅

    官名。春秋时齐国置。掌理一卒行政事务的长官。《国语·齐语》:“十邑为卒,卒有卒帅。”

  • 吴声十曲

    六朝时流行于长江下游地区民歌曲调之概称。即《子夜》、《上柱》、《凤将雏》、《上声》、《欢闻》、《欢闻变》、《前溪》、《阿子》、《丁督护》、《团扇郎》等十首。前三曲唐代以后失传;后七曲中之《前溪》传为内

  • 装修作

    见“小木作”。

  • 红衲军

    金*红袄军的别称。

  • 大司乐中大夫

    大司乐中大夫官名。《周礼·春官》有大司乐中大夫二人,为乐官之长。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大司乐司长官,亦称大司乐或司乐中大夫。掌音律,教授乐舞,管理各种伎乐的演奏。下设小司乐下大夫、

  • 左官律

    律令名。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颁行。内容为贬抑诸侯王国官吏的政治地位,并规定曾仕王国官吏者不得在中央任职。《汉书·诸侯王表》颜师古注:“汉时依上古法,朝廷之列以右为尊,故谓降秩为左迁,仕诸侯为左官

  • 刘蒙叟

    北宋宋州宁陵(今河南宁陵东)人,字道民。熙古子。乾德五年(967)进士第一。历岳、宿二州推官、监察御史、屯田郎中,知庐、濠、滁、汝四州,迁都官,直史馆。献《宋都赋》,改职方郎中。景德中,以足疾拜太常少

  • 吴范

    范(範);?—226三国时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西北)人,字文则。善历数与占候。孙权以为骑都尉,领太史令。其术秘不语人,权由是忌恨。后病卒,子尚幼,其业遂绝。

  • 布袋和尚

    ?—917五代后梁明州奉化(今属浙江)人。名契此,又号长汀子。僧人。传说常以杖背一布袋入市,见物即乞,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形如疯癫。死前端坐于岳林寺盘石。中国多数佛教寺庙后来所供奉的大肚弥勒,相传就是

  • 盂之会

    春秋时,宋襄公为图霸而举行的诸侯之会。齐桓公死后,宋襄公执意争霸,宋襄公十二年(前639)与齐、楚盟于宋地鹿上(今安徽阜阳南),要求承认他为霸主,得楚允诺。是年秋,宋襄公邀陈、蔡、许、曹、楚等国君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