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侃
南朝梁泰山梁父(今山东泰安东南)人,字祖忻。初仕北魏为泰山太守,有南归之意。大通二年(528)降梁。次年,至建康(今江苏南京)。历徐、青、冀、兖、衡诸州刺史。中大通四年(532),为侍中。太清二年(548),为都官尚书。时侯景反,直下建康。遂指挥守城事宜。屡击退景军。旋病卒。善音律,自造《采莲》、《棹歌》两曲。
南朝梁泰山梁父(今山东泰安东南)人,字祖忻。初仕北魏为泰山太守,有南归之意。大通二年(528)降梁。次年,至建康(今江苏南京)。历徐、青、冀、兖、衡诸州刺史。中大通四年(532),为侍中。太清二年(548),为都官尚书。时侯景反,直下建康。遂指挥守城事宜。屡击退景军。旋病卒。善音律,自造《采莲》、《棹歌》两曲。
①皇帝姬妾之无职号者。西汉置。有上、中之分。《汉书·外戚传》:“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视有秩斗食云。”颜师古注:“家人子者,言采择良家子以入宫,未有职号,但称家人子也。”诸侯王亦置。皇孙妻妾无号位者,亦称
在今甘肃武威市西。《资治通鉴》: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前凉张大豫攻吕光,进逼姑臧,“有众三万,保据杨坞”,即此。
宫名。故址在今陕西淳化西北甘泉山。本秦林光宫(或说云阳宫),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改建为甘泉宫。汉武帝时扩建。《三辅黄图》卷二引《关辅记》:“林光宫,一曰甘泉宫,秦所造,在今池阳县西北甘泉山。宫以
又作《青塘录》。书名。(1)北宋李远著。一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七载:“远,绍圣中武举人,官镇洮,奉檄军前,记其经历见闻之实。”书中对宋元符间取邈川(今青海乐都)、青唐(今青海西宁)事,及湟水流
夏封国,偃姓。一作英氏,春秋时灭于楚,在今安徽金寨县东南。《史记·夏本纪》:禹“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楚世家》:成王二十六年(前646)“灭英”;《左传》僖公十七年(前643):“齐人为徐伐英氏”,
?—169东汉颍川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人,字周甫。历任代郡、太山太守、北海相。曾拔擢郑玄于乡佐,署以郡职。深疾宦官专权,凡宦官子弟为县官而犯奸作恶者,悉加收捕。桓帝时征拜尚书令,迁河南尹,转太仆。延
清内廷机构之一。在紫禁城内月华门南。旧为清圣祖读书处,后选翰林文人才品兼优者于此办事,或代拟谕旨,或备咨询,或讲求学业。康熙十六年(1677)命侍讲学士张英、内阁学士衔高士奇供奉内廷,为南书房入值之始
见“内三院(1)”。
1287—1364元汤阴(今属河南)人,字可用。延祐进士。授同知辽州事。历事仁宗至顺帝七朝,四十多年间先后任吏部主事、监察御史、两淮都转运盐司使、奎章阁学士院侍书学士、中书参知政事、中书左丞、翰林学士
即“待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