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䩞鞢带

䩞鞢带

契丹服饰,腰带。又作蹀躞带。《辽史·国语解》称:“䩞鞢带,武官束带也。”䩞䩞,指带上系佩物品。《仪卫志》记,契丹官朝服,“服紫窄袍,系䩞鞢带,以黄红色绦裹革为之,用金玉、水晶、靛石缀饰,谓之盘紫。”汉官常服,“五品以上,……武官䩞鞢七事:佩刀、刀子、磨石、契苾真、哕厥、针筒、火石袋、乌皮六合��。”(一说汉服无䩞鞢带)。此带于唐代以前即存在于北方游牧民族中。现从考古发现,契丹时有三种形制:一为单带扣单䤩尾式,于方銙上穿眼,眼下系小带,在小带上佩系各类物品,带銙数5—12不等,质地有金、玉、银、铜等不同,似属官服,为高官在会朝时所束;二与前种区别在方銙量少,起眼不多,或无眼,所带佩物较少,仅剑、刀、锥等实用品,无佩饰玩物,恐为普通官员与侍从,著常服时所束;三为带身无革鞓,而是丝绦,亦无带扣和䤩尾,直接将丝绦束结身后,一般为妇人所束。宋代䩞鞢已失,只存带銙以作装饰,沈括《梦溪笔谈》云:“带衣所垂蹀躞,盖欲佩带弓剑、算囊、刀砺之类。身后虽去蹀躞,而犹存其环,环所以衔蹀躞,如马之鞦根,即今之带銙也。”

猜你喜欢

  • 宿铁刀

    古刀名。为东魏官员及冶炼家匈奴人綦母怀文所铸造。怀文巧思博艺,善铸冶,总结北方诸族冶炼经验,创“灌钢法”,以生熟铁相浇,用牲畜溺脂进行浴淬处理,而制成此刀,锋利无比。据《北齐书·綦母怀文传》载,其具体

  • 叆河卫

    见“爱哈卫”(1898页)。

  • 七和卓之乱

    清代道光年间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反清叛乱。七和卓即:卡塔条勒(原名迈买的明)、倭里罕和卓、克希克汗条勒(一译克齐克汗条勒)、塔瓦克尔条勒、萨比尔汗条勒、阿克恰干条勒和伊萨罕条勒。卡塔条勒是张格尔兄玉

  • 胡辇

    见“孩里”(1782页)。

  • 东受降城

    见“三受降城”(52页)。

  • 兰州西关清真寺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原址在甘肃省兰州外城西关内。创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雍正七年(1729)重修。寺分三部分:即外院及水房、内院大殿、左北跨院讲经堂等。砖照壁及砖砌的三座门,使外院显得坚实雄壮

  • 信么

    唐代南诏王室称谓。又作九么。《新唐书·南蛮传》:“王母曰‘信么’,亦曰‘九么’”,即太后也。信么出,建八旗,绛游。言所用仪仗之规模。

  • 中俄陆路通商章程

    沙俄为扩大自恰克图经库伦、张家口、通州至天津的陆路贸易,和清政府订立的通商章程。同治元年二月四日(1862年3月4日)在北京签订。共21条款。第一、二两款规定边界贸易在百里内均不纳税;准许俄国小本经营

  • 蒙格布禄

    见“猛骨孛罗”(2078页)。

  • 杰瓦僧格

    1508—1580明代藏传佛教高僧。壤塘曲尔基寺(位于今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第二世活佛。壤塘杜曲河流域许青达木宗人。藏族。出身贵族家。10岁受居士戒,学习佛典,13岁被确认为杰瓦尚波转世,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