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乾嘉苗民起义

乾嘉苗民起义

清乾隆嘉庆年间湘西黔东北苗民起义。雍正(1723—1735)以来,满、汉地主、官吏、高利贷者和商人在苗族地区肆行剥削压迫,大量土地被侵占,苗民被恣意欺凌。乾隆五十二年(1787),永绥厅(今湖南花垣)官吏又以苗族青年※石满宜抗捕为借口,大肆搜捕掳掠,加以五十八年全年大旱,各种捐税徭役有增无减,苗民益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六十年(1795)正月,在※石柳邓、※吴八月、※石三保、※吴添半等人领导下发动起义。思南、印江、镇远四十八溪、永顺、古丈等地土家、汉、回等民族纷起响应。义军在“逐客民、收复地”和“穷苦兄弟跟我走,大户官吏我不饶”口号下,聚众达30余万。围贵州松桃、湖南永绥,攻克镇筸(今凤凰县)、乾州(今吉首)、四川秀山等城。先后击毙镇筸总兵明安图、永绥副将伊萨纳、同知彭凤尧、乾州同知宋如椿、巡抚江瑶等。起义范围东抵湖南沅江西岸,北至永顺、古丈,南逼麻阳,西接贵州铜仁和四川秀山、酉阳。占据川、黔、湘3省交界的大片地区。惩处了民愤极大的官吏和地主。清廷派云贵总督福康安、四川总督和琳、湖广总督福宁等调集7省10余万兵力进入湖南,分三路进击义军,无功。四月,放火焚烧黄瓜寨等56处。五月,多次强渡大乌巢河,未遂。义军控制道路,迫使清军顿兵大乌巢河、牛链塘及九龙沟等地,旷日持久,不得前进。八月,起义军推举吴八月为吴王,石柳邓、石三保等为将军,抗击清军。九月至嘉庆元年(1796)五月,清廷采用剿抚兼施,分化诱降等策略,动摇了起义军中不坚定分子。由于首领之一吴陇登的叛变,使吴添半、石三保、吴八月等重要起义首领被俘。八月,清军福康安与和琳先后死于军中。九月,以额勒登保为统帅,开始围攻义军根据地平陇。十月,在排炮轰击下,平陇失陷。十二月,清军攻贵鱼坡,石柳邓壮烈牺牲。吴廷义(吴八月之子)被叛徒出卖被俘。起义失败。

猜你喜欢

  • 扎巴且哇·罗桑坚赞

    清代青海夏琼寺高僧。藏族。幼时,于曲当日则从罗桑曲央受戒出家。在夏琼寺学习经典。13岁赴西藏,入色拉寺结扎仓求学,获林赛和拉萨大祈愿法会之拉然巴学位。后入下密院拜达赖喇嘛和班禅等为师。任夏琼寺新建密宗

  • 大喇巡检司

    明清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明正德十四年(1519)置。治所位于今湖南龙山县西南。以流官1人主持。两江口土舍彭惠为巡检协理。嘉靖(1522-1566)末,土舍彭志显、彭启忠曾随明军赴浙江、江苏御倭。清兴,

  • 金在中原建立的傀儡政权名,俗称伪齐。金灭北宋之后,迫于汉族人民的反抗,先立伪楚。伪楚废后,继于天会八年(1230)九月戊申,册宋降臣刘豫为皇帝,国号大齐,都于大名(今属河北)。命其“世修子礼”。以李孝

  • 辽圣宗

    见“耶律隆绪”(1320页)。

  • 尕得林耶

    参见“嘎的林耶”(2450页)。

  • 畲语

    我国部分畲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畲语支。畬族分布于中国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安徽等省的部分山区,1990年人口普查约有63万。但使用畲语的仅有1000多人,分布于广东莲花山区的海丰、惠东和

  • 段眷

    即“段就六眷”(1700页)。

  • 喀尔提锦部

    清代布鲁特(柯尔克孜)部落名。又作喀拉提锦部、喀尔提金部。乾隆二十四年(1759)归附清朝。五十二年(1787),首领萨满齐效忠清廷,获四品顶戴花翎。在喀什噶尔城(今新疆喀什)西南600余里,玉都巴什

  • 洛桑益西达吉

    1781—?清代拉卜楞寺释尊佛殿的修建者。藏族。系二世嘉木样之侄。13岁步行赴卫藏,入哲蚌寺郭芒经院学习,获多仁巴学位。往日喀则,从七世班禅丹白尼玛受近圆戒。后返回家乡昂拉。前往蒙古宏法时,在阿拉善旗

  • 天命

    清太祖努尔哈赤年号。1616—1626年,凡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