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伊秩訾王

伊秩訾王

匈奴王号。已知汉代匈奴有三人享此封号。(1)右伊秩訾王。名佚。宣帝五凤二年(前56),见匈奴五单于纷立,争战不休,人畜损耗,随呼邀累(匈奴官号)乌厉温敦率众5万余人附汉,被安置于西河郡(治今内蒙古东胜县东南)、北地郡(治今甘肃庆阳县西北)。(2)左伊秩訾王。名佚。呼韩邪单于辅臣。五凤四年,以呼韩邪为其兄郅支单于所败,力驳群臣,劝单于附汉求助,保持匈奴与汉和好达六七十年。后因呼韩邪信谗,被怀疑疏远。惧诛,率众千余降汉,封关内侯,食邑300户,并保持匈奴王号印绶。元帝竟宁元年(前33),呼韩邪朝汉,劝其回归匈奴,固辞,留居汉地。(3)伊秩訾王。名佚。南匈奴湖邪尸逐侯鞮单于(63—85年在位)时,任大车且渠。东汉明帝永平九年(66),受单于遣,至汉入学受教。

猜你喜欢

  • 大德通宝

    西夏汉文钱币名。铸于夏崇宗大德年间(1135—1139)。铜质,有大、小品,传世有“元宝”钱。

  • 脱木河卫

    明代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托漠河卫。永乐四年(1406)八月,与兀兰等4卫同时设立。治所在前苏联结雅河支流托姆河流域,旧说在苏子河支流托漠河地区。隆庆元年(1567)四月,海西脱木河等卫女真夷人

  • 格崩

    僜语音译。西藏察隅地区僜人佩戴的一种头饰。早年为天然竹条简单加工而成的环状器,罩在前额,起到方便劳动和保护皮肤的作用。随着纺织业的出现和金属的传入,男子格崩改用布料,即将长条状的布盘在头上,老年尚黑色

  • 浑滩

    金代蒙古部名。为山只昆(散只兀)部所属小部。分布于忒里葛山(今甫喀山)附近。金章宗承安三年(1198),内族完颜宗浩率兵征讨山只昆等部时,击走该部和石鲁部,斩首1200级,俘生口畜甚众。

  • 坚昆

    中国北方古代族名和行国名。亦称“鬲昆”、“隔昆”、“结骨”、“居勿”。柯尔克孜族先民。秦汉之际,地处匈奴北,受其役属。汉昭帝、宣帝间(公元前1世纪70年代),乘匈奴衰乱,曾摆脱其统治。主要分布于今叶尼

  • 吐蕃宣尉司

    元代宣政院所辖地方官署名。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总制院为宣政院,以帝师领院事。下辖宣慰使司都元帅府3,即:※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今前藏、后藏、阿里及以西拉达克地区)、※吐蕃等处(今甘肃、青

  • 鬼主

    唐、宋史籍对分布于今滇东、黔西、川南的西爨白蛮、东爨乌蛮等首领之称号。各有部落,为政治、军事、宗教三位一体的首领,或称“鬼首”。可能源于信仰鬼教而命名。因辖区和势力大小不同,有鬼主、大鬼主、都鬼主之分

  • 古城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乾隆二十四年(1759),在此建奇台堡,设管粮通判。三十九年(1774),移巴里坤领队大臣驻此。四十年(1775),建靖远城,设满营。四十一年置县。即今新疆昌吉

  • 千人邑

    辽金常见的一种民间组织。由崇奉宗教的善男信女集结组合而成。亦作千人邑会。北魏以降,很多地区为建寺造像组成邑、会、社等不同名称的民间组织,人数众寡不一,辽金多达千人,以至二、三千人或更多。此“千”非确指

  • 嘉庆帝

    即“颙琰”(25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