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佐领

佐领

清代八旗组织基本单位和首领名。顺治十七年(1660),清廷正式规定八旗的基本单位※牛录,以及该单位首领牛录章京(前称※牛录额真)的汉文名称,俱称为佐领。雍正四年(1726),颁给佐领图记以作文移印信。八旗制度初定,每旗下设五甲喇(参领),每甲喇下设五牛录(佐领)。八旗终清不变,佐领之数则常更。佐领额,入关前发展很快,入关后尤以康熙朝为甚。至乾嘉时为满洲八旗681,八旗蒙古204,八旗汉军266,总计1151佐领。若按其分类统计:则有勋旧佐领99,世管佐领705,公中佐领283,族中承管佐领42,互管佐领15,其它7。编制以丁定额,时有变化,先后定以300、200、130—140丁不等。每佐领设佐领1员,骁骑校1员副之,以管理户口、田宅、兵籍诸事。其职位颇崇,为四品官,常例有以极品大员兼摄。其承职可分为世袭制和公举制。前者为世职之一,是佐领制度的基础。凡承袭:勋旧佐领在原立佐领人子孙中挑选,世管佐领在管过佐领人子孙中拣任。缺出,不论其子孙有无官职,均拟定正、陪、列名的候选名单,加注马步箭考语。带领引见,经皇帝朱圈者为准。参见“牛录”(357页)。

猜你喜欢

  • 僾尼

    族名。哈尼族。系汉族对哈尼族中称雅尼、觉围、觉交的称谓。居于云南西双版纳及澜沧等地。参见“哈尼族”(1633页)。

  • 乡约制度

    清政府加强统治回民的一种制度。乡是社会基层行政单位,乡约为一乡首领。雍正年间(1723—1735)始行于河州(今甘肃临夏)各地。乾隆四十六年(1781),苏四十三(撒拉族)领导的撒拉族、回族起义失败后

  • 隆文

    ?—1841清朝大臣。满洲正红旗人。伊尔根觉罗氏。字存质,号云章。嘉庆进士。累擢至内阁学士。道光中,充驻藏大臣。历官户部尚书、军机大臣。二十一年(1841),与湖南提督杨芳为参赞大臣,赴广东防剿。不久

  • 太石

    古代若干蒙古部落贵族首领的世袭称号。亦作太司、泰实。仿自契丹袭汉制所立“太师”官名。《辽史·百官志》:南北院大王下均设有“太师”,北面部族官、北院属国官亦均有“太师”。位尊职显。蒙古贵族慕之,用以自称

  • 丹津罗尔布

    ?—1749清代四川革什咱土司。藏族。任职后,曾于乾隆四年(1739),三次受大金川土司色勒奔(沙罗奔)袭击。九年(1744),支援其甥汪扎与大金川互相争杀。经四川提督郑文焕派员剖断,始罢兵归回。十四

  • 新民厅

    见“新民府”(2376页)。

  • 沐浴周

    藏语称“噶玛日吉”。藏族传统节日,据传说,藏历七月六日至十二日,弃山星出现时,被照到的水最洁净,能健身抗病。每年这个日期,藏民便带着糌粑、青稞酒、酥油茶等,沿河设棚帐,男女老幼纷纷到河溪中洗头、洗澡、

  • 达赖喇嘛十一世

    见“凯珠嘉措”(1408页)。

  • 阿尔护

    ?—1677清朝将领。满洲镶红旗人。富察氏。世居辉发地方。国初,随父鄂拜归附。初任王府长史。康熙十三年(1674),署副都统,同振武将军坤巴图鲁率兵驻防河南汝宁。“三藩”乱起,陕西提督王辅臣叛清,吴之

  • 东鳀

    古地名。始见于《汉书·地理志》载:“会稽海外有东鳀人,分20余国,以岁时来献见”。有学者认为指今台湾澎湖等地。多数学者据《后汉书·东鳀传》载有东鳀、亶州、夷州并提,而夷州即今之台湾以为通说,推断东鳀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