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侍卫

侍卫

官名。①宋代禁廷置侍卫司。 ②清代宫廷置侍卫处。其制:于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内,选材武出众者授之,以备随侍、宿卫。顺治(1644—1661)间,设一等侍卫60人(武职三品)、二等150人(四品)、三等270人(五品)、蓝翎侍卫90人(六品)。此后略增其额。此内,分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大门侍卫、豹尾班侍卫,以领侍卫内大臣统之。上驷院侍卫,隶该院;尚虞备用处侍卫,隶该处;余可类推。皆在三旗额内。康熙三十七年(1698)定,于※宗室内选用侍卫,无定额。顺治定,汉荫生可以选充侍卫;康熙二十九年(1690)起,以武进士拔置侍卫之列,分三甲选授其等级有差。乾隆三十六年(1771)定,以三旗内新满洲索伦、乌拉齐等选充一二等侍卫者,给银600两,三等及蓝翎侍卫,给银400两,令其自办家用器皿。侍卫一职,体现了满蒙汉等族人的相互共事。

猜你喜欢

  • 东梁河

    即“梁水”(2125页)。

  • 农土

    即“嫩秃黑”(2482页)。

  • 郝阿保

    北齐时稽胡(又称步落稽、山胡)首领。延州(治今陕西延安市东南)人。北齐天保十年(北周武成元年,559),与郝狼皮率同族附北齐,自署丞相,狼皮自署柱国,与别部刘桑德相互呼应。不久,为北周柱国豆卢宁和延州

  • 清江县

    古县名。隋开皇五年(585),改沙渠县置,治所即今湖北恩施县。南宋开庆元年(1259),移治于城东倚子山。元至元十三年(1276)还旧治,二十二年(1285)废。土家、苗等族先民居此。

  • 移剌道

    ①金大臣。本名按。契丹族。移剌(耶律)氏。初在山东东路兵马都总管移剌古手下掌军府簿书,右副元帅完颜宗弼(金兀术)爱真才,召为元帅府令史,官至大理丞、兼工部员外郎。大定二年(1162),任工部郎中。奉命

  • 嘎丁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尕旦寺,藏语称“孜苏莽嘎丁图登乃勒楞”,意为“孜苏莽之具喜佛教定胜洲”。在青海囊谦县。明嘉靖十四年(1535)建,奉宁玛派,原名“彭措热顶楞”,意为“圆满永固洲”。清顺治九年(165

  • 伊江集载

    书名。作者失名。不分卷。按舆地、城池、山川、坛庙祠宇、军台、河渡、堤堰、官制兵额、屯务、派防、营务、库储、粮入数、粮出数、饷入数、饷出数、红白赏恤、借办军装货物、封储钱两、实存银两、绿营采买、绸缎、回

  • 僜语音译。解放前僜人社会中的奴隶。约占总人口的1%。主要来源于购买、债务和奴产子等。为主人承担田间和家务劳动。一般与主人同住一个长屋中,吃穿无甚大差别。经允许可为自己经营小片土地和饲养少量禽畜。但人身

  • 阿鲁剌惕

    即“阿儿剌”的复数。见“阿儿刺”(1199页)。

  • 吐蕃天子功德布施录

    敦煌佛教文献。见《关于新疆的藏文文献》。系官员奉命代吐蕃赞普向沙州寺院做功德放布施之文牍。其内容是:“牛年仲春四日,吐蕃天子做功德,经常所献供品是:于沙州寺院布施油灯。于沙州普光寺,四日晚,寺户杨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