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保安语

保安语

我国保安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布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乡的干河滩、大墩和刘集乡的高李家等地。此外,居住于青海省同仁县年都手、郭麻日、尕洒日、保安下庄等村落的土族说的话也属保安语。使用人数约有1万。分积石山方言和同仁方言。两个方言在词汇上的特点最为明显:积石山方言受汉语影响较大,同仁方言受藏语影响较大。在语音方面,两个方言除个别音位有无的差别、语音变化稍有不同外,语法上也有一些差别。保安语元音有长短的对立,但没有元音和谐律。复元音只有二合元音,没有三合元音。辅音中包括单辅音和复辅音。有、、、G等特殊辅音。保留着古代词首辅音h。重音一般落在词的末一个音节上。名词复数附加成分为-la。名词没有领格和宾格的区别。十位基数词30—90的构成特殊:由相应个位数词词干和基数词“十”的演变形式—raη组合而成,如Gur—raη (三十)。单数第一、第二人称代词有领格和宾格的区别,但宾格和与位格形式相同。这两个人称代词在某些地区非主格使用同一个词干,例如年都手,“我”的主格形式为tbəi,其它诸格词干为tç in-。复数第一人称代词有排除式和包括式两种。动词陈述式有对立的两种语气:主观陈述语气和客观陈述语气,用相应的助动词表示。在保安语的词汇构成中语族同源词约占30%,在同一语族内保安语是保留本语族同源词较少的语言。在保安语的词中,汉语借词和藏语借词的比重最大,而积石山方言和同仁方言借词的主要来源分别为汉语和藏语。保安语吸收藏语借词的数量,在蒙古语族诸语言中居首位,吸收汉语借词的数量仅次于东乡语。

猜你喜欢

  • 那离羌

    ※烧当羌的一支。东汉永和在三年(138),众3千余骑攻金城(治允吾,今甘肃永靖县西北),被汉将马贤击败。失众400余,马千余匹。复西招羌胡,杀掠吏民。次年,又攻汉马贤军,失败,损失1200余人,马、骡

  • 阿塔

    哈萨克汗国时期(15世纪中期—19世纪初)社会组织。又称阿塔阿衣马克、阿塔爱马克。由血缘关系较为亲近(七辈以下)的若干※阿吾勒组成。它不是生产单位,但彼此之间有一定联系。阿塔内的数个阿吾勒常在相邻地方

  • 珠轩

    清代内务府所设采供东珠等物的组织。清初于乌拉(今吉林市)创设打牲壮丁。顺治间(1644—1661)定,设打牲乌拉总管1员(正三品)、翼领2员(四品衔)以辖。十八年(1661),编牲丁为33珠轩,每珠轩

  • 北魏文皇帝

    见“拓跋沙漠汗”(1362页)。

  • 九边驿站

    明朝为巩固北部边防,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建立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蓟州、太原、固原九个军事重镇,合称为九边。每镇卫所均有驿道相通,并置驿站,构成网络,以与中央联系。洪武四年(1371

  • 曹本贵州通志

    即“康熙前贵州通志”(2103页)。

  • 永昌节度

    唐代南诏行政机构名。治永昌城(今云南保山市)。据《云南志》载:管辖民族部落有望苴子、金齿、银齿、漆齿、绣脚、穿鼻、裸形、磨些、望外喻等。《新唐书·南诏传》谓为六节度之一。辖域包括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戎曼

    古族名。即“戎蛮”。参见“蛮氏之戎”(2273页)。

  • 杞彩顺

    ?—1859清代咸丰年间云南农民反清起义将领。彝族。南华县锈水塘人。南诏※细奴逻之裔。咸丰三年(1853),帅五六百人首举义旗,反抗清政府镇压与迫害。六年(1856),帅部加入※李文学起义军,勇敢善战

  • 札忽惕

    ①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又译札惕、察惕、察哈、爪忽都。※札剌儿部分支之一。该部世为铁木真(成吉思汗)祖辈奴仆。后随从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建立蒙古国,多立战功。成吉思汗属下“四杰之一”※木华黎国王、蒙哥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