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克木语

克木语

我国克木人使用的语言,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克木语支。分布在我国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孟腊县和景洪县,约有人口1700人。在国外,克木族主要分布在老挝北部地区,约有30万;越南约有3.25万,是越南54个民族之一;泰国约有4000人。克木语有如下特点:单辅音共有30个,复辅音比较丰富,共有47个。单元音10个,复元音24个,元音分长短。单音节词占优势,大部分由辅音和元音构成的音节都有词汇意义。有些词素必须带上附加成分才有明确的意义。克木语的附加成分比较丰富。克木语的主要语法手段使用虚词和词序来表示,没有性、数、格等形态变化。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以名词、量词为中心的修饰成份在中心词之后。克木语有两个方言,即克木曼买方言和南谦(卡别)方言,没有土语差别。国外早有人研究克木语。瑞典学者林德英、史万蒂森等对老挝的克木语作了大量的调查,并著有《克木语音位学与形态学》等书。

猜你喜欢

  • 亦鲁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伊鲁河卫,并说清代伊鲁河在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兴喀湖南,又说辽宁铁岭县城南亦有伊鲁河或书作懿路河。

  • 杨千万

    前仇池国君主先祖。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氐人。汉建安(196—220)年间,曾祖杨腾(一说祖杨驹)为部落大帅,勇健多计略,始徙居仇池(今甘肃成县西北)。仇池地方百顷,因以百顷为号。建安十八年(2

  • 艾力汗·吐烈

    新疆三区(伊犁、塔城、阿勒泰)革命初期领导人,泛突厥泛伊斯兰主义者。又译艾力罕·吐烈或伊力汗·吐拉等。乌孜别克族。原籍中亚安集延。出身于宗教世家。俄国十月革命后因散布泛突厥、泛伊斯兰主义,曾于1924

  • 闼林

    即“挞林”(1619页)。

  • 黑往

    傣语音译。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最高封建政权中的助理管狱官,兼管司署及内府灯火。在代表等级地位的※“因官等级”中,属“十田级”,享有薪俸谷子220挑(每挑约合50斤)。

  • 田元

    即“田玄”(560页)。

  • 兴和路

    元代路名、驿站名。即原抚州。中统三年(1262)十一月,升为隆兴府。十二月,在此建行宫,后升为路。皇庆元年(1312)十月,改为兴和路,治所在高原县(今河北张北县)。辖宝昌州和高原、怀安、天成、威宁四

  • 通垦山卫

    见“童宽山卫”①、②(2272页)。

  • 沧源

    地名、县名。位于我国云南省西南边陲,北接耿马,东界澜沧,西、南与缅甸接壤。唐时属南诏辖地,宋归永昌府,元属木连路军民府,明清时期归孟连长官司管辖,光绪十三年(1887)后属镇边直隶厅。民国年间曾属澜沧

  • 唐喀禄

    ?—1758清朝将领。蒙古正蓝旗人。他塔拉氏。初任笔帖式,雍正十三年(1735),晋理藩院堂主事。乾隆六年(1741),迁员外郎。十九年(1754),赐副都统衔,赴北路军营管理新降辉特台吉阿睦尔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