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吐鲁番文书

吐鲁番文书

指新疆吐鲁番所出土之古代文书。收藏在新疆博物馆等单位。吐鲁番地区古为“车师前部”地,西汉时以“高昌壁”得名。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今高昌故城(即吐鲁番东南高昌废址,位于今阿斯塔那东南、哈喇和卓西南)。东晋咸和二年(327),前凉张骏于此置高昌郡,郡治高昌城。其后西凉、北凉沿袭之。北凉承平十八年(460),柔然灭沮渠氏的残余势力,立阚伯周为高昌王,此后,张、马、麴诸姓相继称王,史称“高昌国”。王城在高昌。唐贞观十四年(640),唐灭高昌,以其地置西州,高昌城成为西州都督府治所。9世纪中叶以后,又是西州回鹘之王城。此文书即历代被高昌居民埋藏在地下的文物一部分。出土地点主要为阿斯塔那以北、哈拉和卓以东这两个墓区,高昌古城内也有少量发现。其中除一些以文书形式直接随葬(如衣物疏、地券、功德录、告身及一些契约等)较为完整外,大多是当作废纸被用来制成死者的服饰(如鞋靴、冠带、枕衾等),或是一些俑的构件,乃至葬具(纸棺),故多已残缺。主要为汉文,也有回鹘文、粟特文等。文书撰写地包括吐鲁番、敦煌、庭州、伊州、洛州、长安等。解放前大量被掠至国外。解放后出土近3000件。内容涉及晋至唐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生活等各方面,很多可补文献记载之不足,史料价值极高。不仅是我国古代文物之珍品,也是研究高昌地区乃至西域诸族历史的重要资料。这批文书出土后,绝大部分已由新疆博物馆工作人员作了初步清理、折揭和修复。自1975年末,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组织各方人力,组成吐鲁番出土文书整理小组,在原有基础上,将全部文书核对、缀合、标点、定名。并陆续出版了8册汉文文书,即※《吐鲁番出土文书》。

猜你喜欢

  • 三姓城

    古城名。今黑龙江省依兰县治。原称依兰哈拉或依兰喀喇。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城周5里,池深7尺,宽8尺。为八旗兵驻防城。雍正十年(1732)设副都统,辖域东西4300余里,南北400余里。统协

  • 查弼纳

    ?—1731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完颜氏,世居鄂尔浑地方。爱音布之孙。康熙二十二年(1683),袭云骑尉世职。二十八年(1689),管佐领。后历署护军参领、吏部郎中。五十年(1711),迁内阁侍读学

  • 哈诺墨拉

    1893—1945蒙古族抗日将领。又名奇金山。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审旗人。出身于台吉贵族家庭。在本旗任官职时兴办工厂、学校,发展经济,改善群众生活,提高文化教育。抗日战争时期,反对国民党反共活动,与陕北工

  • 伯德窊奇

    ?—1219金将领。西南路(治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咩乣人。奚族。伯德氏。为人壮健沉勇。时蒙古军攻占西南路,邻郡皆降,独不屈。贞祐五年(1217),东胜州(治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已破,与姚里鸦胡等招集义

  • 新疆学院

    民国年间新疆高等学堂。1935年在迪化(今乌鲁木齐)俄文法政学校基础上建立。联共党员王寿成、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杜重远相继任过院长,共产党员林基路任过教育长。学院原设文史、土木工程、机械工程3个系,畜牧兽

  • 捕鱼儿海之战

    明朝与北元的一次大决战。明太祖朱元璋经多年战备,欲灭北元,统一蒙古地区。洪武二十年(1387),命※冯胜(回族)等率20万兵北征金山(在今吉林双辽东北),收降北元丞相纳哈出及其部众,断北元左翼。旋于同

  • 强镇军司

    西夏监军司名。全称白马强镇监军司。夏景宗李元昊建国时建,为西夏初期十二监军司之一。驻地娄博贝(今宁夏吉兰泰盐池以北),备契丹和鞑靼。一说在盐州(今宁夏盐池县)或灵州(今宁夏灵武县)。

  • 耶什它姆

    长犴皮裤。鄂温克语音译。额尔古纳河地区使用驯鹿鄂温克人旧时传统下装。分长短两种,此为长裤,秋冬穿;短裤称“和勒刻衣”,夏季穿用。

  • 书库尔

    见“楚琥尔乌巴什”(2350页)。

  • 陈经畬

    1880—1960近代著名企业家。字庆纶。江苏省南京市人。回族。幼入私塾,稍长在钱米店当学徒。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至湖北汉口在“义盛成鞋帽店”当管帐先生,三十二年(1905)任“义盛成广货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