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吴克忠

吴克忠

?—1449

明朝将领。原名也都帖木儿(伊勒都特穆尔),一说又名伯克。《明史》称其汉名为(吴)答兰,后更名吴克忠。蒙古族。※把都帖木儿(吴允诚)子。明初,居甘肃塞外。永乐三年(1405),随父投明朝,奉命率部众居凉州(今甘肃武威)耕牧。八年(1410),与父从明成祖征东蒙古阿鲁台、本雅失里,以功升凉州卫指挥佥事。十二年(1414),偕父随成祖征瓦剌。十五年(1417)父卒,于次年袭父爵恭顺伯。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422—1424),从成祖三征阿鲁台,再立战功。洪熙元年(1425),进爵为侯。宣德四年(1429),任宣府副总兵巡边。正统九年(1444),领兵出喜峰口征兀良哈,以功加太子太保。十四年(1449),与弟克勤奉调从明英宗征瓦刺。英宗撤离宣府时,与克勤、子吴瑾等奉命殿后,与瓦刺追兵血战而亡。追封邠国公,谥忠勇。

猜你喜欢

  • 戎波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阿坝嘉绒藏族地区百姓向土司支应的一种差役名。主要义务是跟随土司、头人外出,为其做饭、放马、备鞍等。头人派此差,只有他给土司当差时才有。一般支差时间为15天。此差分为“日格溪”(远的)

  • 助译者

    西夏译经者称号。直译相佑助者。辅助主译者译经,分工负责记录、翻译、核定译文、润色词句。在《西夏译经图》中16人分列主译者左右,其中8名僧人有姓名题款,4人为党项人。

  • 永宁库足普米族反土司斗争

    清咸同年间(1851—1874),回民起义军攻占云南宁蒗县东升厂(白牛厂),附近土司、头人和富商纷纷逃避,四川朵鲁汉族贫民孔昭银率领起义群众进入永宁,库足普米百姓熊松鲁起而响应,领导各地群众向南进军,

  • 萧仲宣

    1094—1157辽末投金大臣。本名野里补。契丹族。为越国王※萧仲恭同母弟。史载其聪敏好学,沉厚少言。在辽时,因母为辽道宗季女,五岁时,即遥授郡刺史,累加太子少师,为本部详稳。辽亡前夕,为护卫太保左右

  • 哈剌出

    蒙古语,意为“平民”、“下民”,亦作哈剌抽、合剌除。对汗和那颜阶级而言。指蒙古贵族属下的牧民。据《元朝秘史》,成吉思汗十一世祖时(约9世纪末),蒙古社会已有此称。是由贫富差别和阶级分化产生的社会阶层。

  • 淝水之战

    前秦苻坚与东晋的一次大战役。苻坚统一北方后,自恃“强兵百万,资仗如山”,欲进取东晋,统一大江南北,建元十九年(东晋太元八年,383)七月,调集90余万兵力,对晋发动大规模进攻。八月,秦征南大将军苻融、

  • 花崩龙

    参见“梁”(2124页)。

  • 也的迷失

    1225—1294元朝将领。又译也的迷沙、叶谛弥实。蒙古朵鲁班氏。开国功臣朵儿伯朵黑失之子。初事忽必烈于府邸,从攻宋,以骁勇,赐号“拔都儿”(勇士)。世祖中统三年(1262),从宗王拨绰征李璮,以功入

  • 图美

    ?—1632清朝将领。蒙古族。科尔沁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哲格尔德子。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随奥巴投附后金努尔哈赤,赐号岱青达尔汉。赏赍甲胄雕鞍。天聪三年(1629),从贝勒济尔哈朗攻明,入大安口

  • 褚巴

    藏语音译,亦译“秋巴”、“处巴”,汉语称“藏袍”。藏族、门巴族的主要服装。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多用※氆氇缝制,又称毪衫。考究者用“细贴”(高级氆氇)或机制作面,以布或皮为里。有黑、本白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