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回回

回回

①民族名、古国名或伊斯兰教徒之泛称。始见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用以指称回鹘(即回纥),为其音转。公元9世纪回鹘西迁后,葱岭以西之回鹘改奉伊斯兰教,逐渐以族名称教名。在《癸辛杂识》和《辽史》等书中,泛指伊斯兰教徒和国家,如※“南蕃回回”、“回回蕃客”、“回回国”、“回回大食部”等。在《元史》、《元典章》等书中,主要指迁居我国之伊斯兰教徒及伊斯兰教,如“回回人”、“回回令史”、“回回寺”、“回回法”等等。其后,在回回人形成为民族的过程中,此词渐由他称变为回回民族之自称。在明清两代文献中主要指※回族,如“回回人”,简称“回人”或“回民”。有时则泛指伊斯兰教和信仰此教之民族,如“回回教门”、“回回教”,简称“回教”。清代对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其他少数民族也多加称“回”字,如新疆※维吾尔族称“缠回”,甘肃※东乡族称“东乡回”,青海※撒拉族称“撒拉回”,并称新疆为“回疆”、“回部”等。 ②元朝大臣。字子渊。回回人。祖籍康里。平章政事※不忽木子。世为贵族。嗜学能文。初为成宗宿卫,擢太常寺少卿,改太常院使。武宗至大(1308—1311)间,调大司农卿,历山南廉访使,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淮西廉访使,改河南廉访使,有政绩。不畏权势,抑劣举贤,严惩不法。延祐七年(1320),英宗即位,由任户部尚书,继拜南台侍御史,改参议中书事。参与议定刑书。泰定(1324—1328)初,奏减漕运粮数,以减轻东南民众负担。授太子詹事丞。升翰林侍讲学士,迁江浙行省右丞。文宗立,任宣政院使。奏请汰僧道,其田与民同赋。历仕数朝,与弟※巙巙皆为当时名臣,被誉为“双壁”。

猜你喜欢

  • 西域校尉

    隋朝官署名。大业十一年(615),西突厥射匮可汗遣侄儿率诸部首领到长安朝贡,同年朝贡者尚有龟兹、疏勒、于阗等使者。为处理日益繁多的西域事物,接待西域来使,设此专门机构。

  • 协敖

    藏语音译,意为“知事僧”。梵文作“维纳”。藏传佛教寺院僧职名,管理僧团的执事僧。如“措钦协敖”(即“措钦格贵”),系“(寺院)大会执事僧”,亦即俗称之“铁棒喇嘛”。在旧时藏军中又系军官名,如“玛米协敖

  • 清代边政通考

    书名。陈炳光编撰。民国二十三年(1934)出版。共20章,分两篇。第一篇叙述理藩院的执掌、官吏、机构、职责;第二篇分别叙述疆域、封爵、喇嘛封号、设宦、户丁、耕牧、赋税、兵制、边务、会盟、朝觐、贡献、俸

  • 直哇阿路

    青海玉树第一代囊谦王。藏族。宋淳熙二年(1175),与康区巴绒噶举派僧人勒巴尕布投南宋,往四川黎州(今汉源),请官府颁发管领土地及建佛教寺院的文册,久之,遂为囊谦部落土官。他返回囊谦后,在今香达镇建巴

  • 八旗水师营

    清代驻防旗营兵丁所组成的水军。分内江与外海水师营。(1)东北河营:乌喇(今吉林市)营约设于顺治、康熙之交,前此已设船厂于此;继后又于黑龙江城(今黑龙江省爱辉县南)、齐齐哈尔、墨尔根(今黑龙江省嫩江市)

  • 萧永祺

    金代史家。本名蒲烈,字景纯。史载其少好学,通契丹大小字。受业于广宁尹耶律固,研习译书。金熙宗皇统(1141—1149)年间,固修《辽史》,未成而卒,继之,成纪30卷、志5卷。后人称此书为萧永祺《辽史》

  • 鲜于氏

    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丁零大姓之一。初见于《汉书》。主要分布于定州(治卢奴县,今河北定县)。一说出自春秋狄国鲜虞之后。频见于十六国南北朝史籍。如东晋太元十年(385),司马鲜于乞杀翟真于行唐,后长史鲜于得

  • 裴满部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分布于婆多吐水(一说约今黑龙江省五常县境内)。后该部人均以部名为姓氏。金世祖劾里钵(1074—1092年在位)时,该部首领斡不率众归附完颜部。该姓在金代为白号之姓,受封于广平郡

  • 彭域

    参见“埃波”(1801页)。

  • 角坡

    彝语音译。意为一半。民主改革前四川凉山彝族奴隶的一种。由属于不同主子的男女单身奴隶被强制配婚安家而成。规定其所生子女,由两家主子平分占有。等级地位和受奴役剥削情况,相当于阿图阿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