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土族语

土族语

学术界又称“蒙古尔语”。我国土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布在青海省的东部和甘肃省的西部地区,而以青海省的互助土族自治县和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一带最为集中。使用人数约10万,分互助方言和民和方言。方言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在互助方言元音有长短的不同,但在民和方言没有这种对立,前者的长短元音在后者都是同一个短元音。民和方言有小舌送气清塞音[q’],这是一个古音,互助方言以舌根清擦音[x]与之对应。在互助方言处于音节末的r和l,在民和方言一律读作x,并使前面元音卷舌化。互助方言藏语借词较多,而民和方言汉语借词较多。两个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异,仅仅表现在少数附加成分的形式和意义上。元音系统比较单纯,只有7个单元音,圆唇元音没有前后或阴阳的对立。有较多的复元音,多为后响的二合元音。元音和谐只涉及部分元音,而且限于词根范围。以h、f、x等形式保留着古代词首辅音h。多音节词的重音落在词的末一个音节上。正是由于这一特殊规律的作用,较完整地保留着词末音节元音,大量地丢失了词的第一音节元音,其中更多是词首元音,进而在词首造就了一系列的复辅音。这一语音演变规律的形成和发展,与同一语族其它一些语言如蒙古语完全相反。土族语在词汇方面的特点是,其词汇总量的大部分仍然是固有词,即蒙古语族同源词,但又吸收了大量的汉语借词和藏语借词以及部分突厥语借词,而现代新词术语几乎一律借自汉语。土族语的各种语法附加成分,除个别外只有一种语音形式。有特殊的复数附加成分-ηgula。静词和形动词以及个别副动词形式作谓语时必须有判断语气助词的帮助,这种由分析形式表示的谓语同时具有主观陈述和客观陈述两种对立语气形式。

猜你喜欢

  • 君子堂日询手镜

    书名。广西横州志书。一卷。明王济(字汝舟,号白铁道人,今浙江吴兴人)撰。正德十六年(1521),济任横州州判,在官250日,以母忧告老还乡,后作是书,以代口舌,故名。成书于嘉靖元年(1522)秋。内容

  • 恰尔奇刻

    即“克牙气克”(987页)。

  • 格米

    参见“根保”(1811页)。

  • 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

    碑铭。清乾隆二十年(1755)五月清高宗弘历撰,以满、汉、蒙、藏4种文字镌刻。大都为四言韵文,间有长短句。记叙清军出师缘起、卫拉特蒙古各部相继内附及清廷分封众建意义。为研究清朝政府平定准噶尔部达瓦齐政

  • 完颜宗辅

    1096—1135金宗室、大将。本名讹里朶,亦作窝里��,后改名宗尧。女真族。完颜氏。太祖※阿骨打第五子,为人尚诚实,性宽恕,好施惠,魁伟尊严,人望而畏之。天辅六年(112

  • 去特若尸逐就单于

    ?—140东汉时南匈奴单于。挛鞮氏(又作虚连题氏)。名休利。※乌稽侯尸逐鞮单于弟。顺帝永建三年(128)嗣单于位。屡遣兵随汉将出塞击鲜卑与北匈奴。阳嘉二年(133),遣骨都侯夫沈与汉军出塞击破鲜卑,斩

  • 古雷寺

    黄帽派喇嘛庙。藏名“盖丹培吉楞”,意为“黄教兴旺寺”。相传13世纪时桑丹仁青创建。为近代佛教大师喜饶嘉措(1883—1968)出家之寺。规模比文都寺略小,占地45亩。有大经堂、“罗汉庙”等大小佛堂7座

  • 丰州

    渤海王国置。为西京鸭渌府所辖四州之一,领安丰、渤恪、隰壤、硖石4县。州治故址众说不一,或说在今吉林省长白山朝鲜族自治县南惠山镇;一说为该县长白镇;有说为该省安图县仰脸山城;又说为抚松县城。辽灭渤海后县

  • 谟宁令

    西夏职官名。“天大王”之意。西夏党项语“谟”为“天”意,“宁”为“王”意,“令”为大意。夏景宗显道元年(1032),元昊立官制时,为蕃官名号之一,授予重臣野利仁荣。后不设。

  • 寿福院

    见“寿福总管府”。